回覆列表
  • 1 # 新觀察007

     無論什麼人,不管長幼,只要是違反公德良俗都該受到批評和譴責。但是為什麼有些人總把老年人拎出來說事兒?“尊老愛幼”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優良的傳統,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是,最近這些年,社會上颳起了一股汙名化中國老年群體的歪風,把個別的“碰瓷”、“搶座”等現象無限放大,然後得出老人摔倒“不能扶”、給老人讓座是“道德綁架”的結論,更有一批人無恥地向社會丟擲“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的問題向社會傳播;老人唱紅歌、跳廣場都被貼上一個素質低、擾民的標籤,如此等等……請問,今天“高素質”的年輕人是誰養大的?是誰教育大的?不正是他們已經進入老年的父輩嗎?這些從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生的幾代人,曾以羸弱之軀承受戰爭和饑饉帶來的苦難,用鮮血和汗水為國家掙得獨立與繁榮,他們是新中國的奠基者、是改革開放的主力軍、是忍辱負重的民族脊樑……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資格汙衊老年人“素質低”?在此問題上一些無良媒體、反動公知為什麼總是無事生非、興風作浪?我們必須上升到政治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大家必須警惕/可愛/可愛/玫瑰/玫瑰

  • 2 # 風捲簾動

    不管是誰!違法嚴懲不貸!才能扭轉這種現象!我們對跳廣場舞開大喇叭擾民的寬容!誰對我們寬容呢?!天天在家裡關上門窗還被吵頭暈眼花,時間是從早到晚!有天理嗎?

  • 3 # 活絡通

    核心還是對“尊老”的概念解讀出現偏差。先說“老”,有些老人認為,年齡在男60女55往上,社會定義為老年人、劃入老年群體,進而自己得出結論老年群體等於弱勢群體,弱勢群體再等於就是困難群體,所以社會公共服務必須唯我優先,不然無法體現尊老。年青人的理解是,老不可否認,但未必都弱,更不是個個困難,所以社會公共服應當平等享受,不應有特殊群體。

    再說“尊”,有的老人認為,自己被尊重應體現在利益上的無償獲得,或把自己的需求建立在社會或他人的無償付出之上。年青人認為,老人之間是有區別的,自身利益的無償奉獻只對那些少數確有實際困難的老人。

    二者對比,倚老賣老,違背公約就不難解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觀察漫畫家豐子愷的漫畫某父子圖上畫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