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目前國際上的系外行星搜尋或探索重點都在是否在宜居帶上(比如開普勒望遠鏡),把探索是否存在地外生命和地外智慧生命作為主要方向,這種方向是不是存在偏差,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將搜尋重點放在那些資源豐富的適合宇宙艦隊大規模發展的系外行星甚至是恆星上面呢。對外星是否生命這種獵奇探索遠期來講其實極大的浪費了科技資源,壯大自身不才是更有用的嗎?「圖片攝影,:狂奔的茄子」
16
回覆列表
  • 1 # 為了明天1957

    所謂的宜居帶,就是適應像地球上的生物物種生存的這樣一個環境,但並不代表宇宙中任何有生命的物種所棲居的環境空間。打個比喻:大象在北極就難以生存,而北極熊就可以,反之,北極熊在赤道處也難以生存,而大象就可以。

  • 2 # 知天命31034804539

    人類文明發展到現階段雖有了長足的進展,但還是沒有邁出地球引力範圍,只是透過高畫質望遠鏡探測深空一定距離的星球星系的背景像,視野是開闊了,但疑問且增加了,透過觀察星系星球各種變化,象星系的合併、超質量星球曝炸所波汲它周邊星體也難兔遭殃,就聯想到我們所處的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是否與周邊星系存在同樣結果呢?如果太陽到一定時候消耗完大多能量最終爆炸涉及地球生物毀滅,我們人類能否自保?能否逃出這一自然噩運?

    人們有這樣的擔心,必然要想出解決之道,就提出各種問題與設想,難道廣袤無際的宇宙只存在地球生命而沒有其它適應人類易居的星球?要是這樣,那老天太不公道,既然大自然創造了我們,又何必毀滅?透過人類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文明史可以看出,人類透過對自然的瞭解促使科技的進步是可以利用自然規律為我所用改造自身所處的自然環景的,因此,人們是可以走出地球環景到其它星球環景生存的,地球生物圈不是唯一的,而是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只有用科技的手斷來逐步提高發展才能實現人類的夢想,擺脫地球最終毀滅的下場。因此就迫使人類對我們的銀河系內無數個象太陽系中有無易居星球的探索,而不是可用資源的探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玫瑰可不可以直接泡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