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keyl21786

    意思是:一個須彌山塞進一粒菜籽中剛合適,廣大無邊世界,就像一根小小的蘆葦一樣。暗喻佛法之精妙,無處不在。‘須彌芥子’是《維摩經不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一句的內容概括。典故《芥子納須彌》唐朝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問智常禪師:“佛經上所說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我看未免太玄妙離奇了,小小的芥子,怎麼能容納那麼大的一座須彌山呢?這實在是太不懂常識了,是在騙人吧?”智常禪師聽了李渤的話後,輕輕一笑,轉而問:“人家說你‘讀書破萬卷’,是否真有這麼回事呢?”“當然了!當然了!我何止讀書破萬卷啊?”李渤顯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樣子。“那麼你讀過的萬卷書現在都儲存在哪裡呢?”智常禪師順著話題問李渤。李渤抬手指著頭腦說:“當然都儲存在這裡了。”智常禪師說:“奇怪,我看你的頭顱只有椰子那麼大,怎麼可能裝得下萬卷書呢?莫非你也在騙人嗎?”李渤聽了之後,立即恍然大悟,豁然開朗。一切的禪理,有時從事上去說明,有時從理上去解釋。所以,要知道宇宙世間,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須彌藏芥子是事實,芥子納須彌是禪理。如果能明白理事本無障礙,那麼這就是遊刃有餘地理解禪理了。擴充套件資料:佛門和世俗社會是相通的,就像芥子和須彌山可以互相包容一樣。芥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極為微小。須彌山原為印度神話中的山名,後為佛教所用,指帝釋天、四大天王等居所,其高八萬四千由旬,佛家以“須彌山”比喻極為巨大。‘須彌芥子’出自《維摩經不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南朝齊代,婺州義烏縣傅翕居士,談到芥子和須彌的關係:‘諸相皆非真實,鉅細可以相容’,以此勸世人不要執著於眼前的名利、地位、榮譽等,事物是會轉化的,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煙雲。人心的修養也應像須彌藏芥子一樣,突破“大、小”的侷限,收放自如,隨需而化,再也不會被“大、小”的概念所束縛。把自己當成一粒納下須彌的芥子,不要再等著別人來包容、來關心、來愛護。在自我之外,心繫天下、胸懷蒼生,則都能成為不凡的芥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得不到一些東西,還會去破壞呢?這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