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11403884882

    在上課的時候,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是為了檢查孩子們的聽課情況,老師會經常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們回答。面對這種情況,有些孩子能夠積極主動地發言,有些孩子卻畏手畏腳,不敢舉手,即使偶爾舉起手來,說起話來也是吞吞吐吐,說了上句忘了下句。

    在課堂上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不僅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更好地融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去。根據調查,那些上課積極發言的孩子,也都是愛學習、愛思考的孩子,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養成上課積極發言的好習慣。

    有時孩子不愛積極發言,是因為缺乏自信。

    一想到要在全班同學面前發言,這些孩子就會感到緊張、害怕。即使是精心準備的發言,站起來以後也緊張得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其實,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避免,老師提出的問題,一般都是緊貼課堂學習內容的,只要上課注意聽講,大都可以回答出來,而且,就算是答錯了,老師也不會責怪,因為老師總會喜歡孩子積極的態度的,所謂的“害怕受到嘲笑”的心理,完全是孩子們的一種負面的心理暗示。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要鼓勵孩子不要怕錯,要敢於思考,積極發言,即使錯了,卻正好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時改正。

    有的孩子不愛發言,則是因為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有些孩子,一到老師提問的時候就低下頭,生怕問到自己,這些孩子常常不愛思考,坐在課堂上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學習的效率很低。這時,作為父母,我們就要鼓勵孩子要認真、努力的學習,不能拖延,因為學習對於將來的成長很重要,積極參與到老師的教學當中去,多思考、多發言,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不僅在課堂上要積極主動的發言,在課後,如果遇到學習上的難題、不懂的問題,也要及時向老師請教。很多孩子,遇到不懂的、不會的題目,總是聽之任之,不往心裡去,結果,這次不會,下次還不會,到考試的時候就會感到很麻煩。這樣的學習態度,對於孩子的提高一點好處都沒有。

    在學習的過程中,當發現自己不能理解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時,一定要向老師及時請教。透過這些溝通,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好掌握課堂學習的內容,還可以瞭解別人的思路,學到別人的方法,可謂受益多多。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敢於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敢於挑戰權威,要做到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要知道“可怕的不是不會,而是不問”,“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敢於思考,才能取得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蝦和橙子能一起吃嗎?有什麼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