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諾哥哥和晏小妮子

    你說的銀行的理財產品,應該是短期的那種短期理財,有幾十天到幾個月的。

    這種短期理財的收益全部都是浮動的,滿期後,收益可能會高於你當初購買時候顯示的利率,也可能會低。所以你贖回來的時候算利率,很難和當初買的時候標註的利率一樣。

  • 2 # 老楊說經濟

    首先糾正你一個說法,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沒有利率的說法的,正確的叫法應該是預期年化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30➗365

    預期年化收益率的含義和計算方式講清楚了,那麼為什麼銀行的理財產品上面宣傳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有時候會達不到呢?

    這裡要搞明白理財和存款的區別。如果你經常去銀行,你會發現其實各家銀行的存款利率是相差不大的,因為國家會有一個基準利率,然後各家銀行根據自己的經營需要在這個基礎上上浮。

    大銀行家大業大,信用也好,客戶比較信任,客源也多,所以他們吸納存款比較容易,因此大銀行的存款利率上浮一般都不會太多。小銀行、農商行、城商行這類,因為資金來源比較有限,所以對存款需求大,因此他們有時候會願意對利率上浮比較多。

    但是不管怎麼上浮,上浮多少,只要到期了,按照法律規定,任何銀行都應該按照約定付息,除非這個銀行倒閉了,不過按照中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就算倒閉了,50萬以內的存款也是要賠的。說到底,存款就是客戶把錢存放在銀行,到期以後銀行必須把錢完完整整的還給客戶,並且支付利息。

    所以你如果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銀行都會讓你簽署一份《產品說明書》告知你這個理財產品資金用來幹嘛的,投資標的是啥,還會讓你籤一份《風險告知書》,告訴你買這個產品是有風險的,賺了錢銀行會給你收益,虧了錢,甚至本金虧損,你要能接受。

    比較嚴格的銀行甚至會要求客戶經理當面給客戶錄音錄影,確認客戶已經了解了產品內容和應當承擔的風險。而且銀監和人民銀行會檢查,銀行也會有內部檢查,如果哪個客戶經理把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說成利息,那就是誤導客戶,是會被處罰的。

    所以銀行的理財產品和存款不是一個概念,理財產品有贏有虧,銀行在賣的時候也僅僅是憑藉專業知識預估一個未來的收益。最後結算的時候可能比這個預估收益高,也可能比它低,所以你就會覺得到時候收益和買產品時說的不一樣,這都是正常的。

    我是老楊,20年銀行老兵。

  • 3 # GRM新財富

    銀行理財產品利率明明清楚可見,到期後利率卻不一樣是怎麼一回事呢?

    當下銀行的許多投資理財產品,購買都是有合同或者相關協議的。很多投資者在購買時只是往往聽過相關人員的講解後便草草簽了合同或協議,但往往在其協議內容中會出現一些較為浮動的概念以及復加條款,所以致使了銀行理財產品的利率與最終收益率的差異。

    一般我們在投資類似產品時,首先要考慮到其最低收益是多少,這樣在真正的獲得投資回報時,與心理預期差異就會相對較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簽證官問你們為什麼選擇去美國旅遊?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