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一、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詩體現了對人們的同情和關懷,對朋友的關心,對戰爭的控訴。

    詩作於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於戰亂中,顛沛流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託縈懷家國之情。

    二、附原文如下: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三、賞析:

    此詩是一首五言律詩,也是一首思鄉之作。

    首聯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斷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戰事頻繁:“秋邊一雁聲”從視覺、聽覺的角度寫邊塞淒涼景象,為“月夜”渲染一種壓抑氣氛。

    頷聯交代時令,點明主旨。

    “露從今夜白”交代時令,即“白露節”,表明天氣漸涼,地面水氣凝結,使人頓生淒涼之感。“月是故鄉明”融入詩人主觀想象,點明主旨,突出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這兩句採用“移情”手法,本來一樣潔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蒼白;本來一樣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鄉最為明亮,這完全是詩人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注的主觀想象,是詩人思念家鄉和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頸聯承上啟下,自然過渡。

    詩人由望月懷鄉自然引出對弟弟的思念,綿綿愁思中夾雜著對生離死別的焦慮和不安。承上啟下,過渡自然。

    尾聯流露不滿,深化主題。

    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內心的憂慮和惆悵之情,同時含蓄地表現出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深化主題。

    綜觀全詩,詩人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湧,對親人深情字中結,字裡行間暗含對現實的不滿,對百姓的同情,將常見的懷鄉思親題材寫得悽楚動人,沉鬱頓挫,而且此詩對仗工整,景中有情,耐人尋味,因此成為五言律詩中的典範之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愛的別哭了你哭我會心疼的是什麼歌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