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376173803818

    吃冷飯不好是因為你還不習慣,如果飯軟一點,吃冷飯沒什麼影響。例如日本,無論大人小孩全部吃冷飯,你知道壽司吧,還有日式便當,全都是冷飯。吃熱食的習慣全球也只是華人有,外華人也很納悶:為何華人要吃燙食? 當然這跟文化差異有關,另外,長期適應吃熱食突然改為冷食,對胃是不好的!

  • 2 # 使用者5010666567480

    煮飯時,大米在水中加熱,其主要成分——澱粉吸收水分後膨脹,其中的部分連線鍵斷裂,從而使米飯變得柔軟、黏稠。所以,剛燒好的新鮮米飯鬆軟可口,容易消化。

    當熱飯冷卻後或在低溫條件下儲存時,澱粉中已斷裂的連線鍵又會重新恢復,米飯又會變硬,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回生”。即使冷飯再經蒸煮或用微波爐等方法加熱,也不會再恢復到原來的口感及消化吸收率。

    避免上述情況發生,最好的方法是隨煮隨吃,最多是隔頓,但不要隔夜;如果煮好的飯能再燜5分鐘以上,即“保溫”燈亮起5分鐘以上再開啟鍋蓋,可以延緩或減少澱粉中連線鍵的重新建立。另外,不要吃用開水燙熱的米飯。

    剩菜剩飯的存放時間以不隔餐為宜,即早上剩的菜中午吃,中午剩的菜晚上吃,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在一般情況下,透過100℃的高溫加熱幾分鐘,就可以殺滅大部分致病菌。但是,如果存放時間過長,食物中的細菌就會釋放出化學性毒素,即使加熱,對這些毒素也無能為力。

    剩菜中的亞硝酸鹽來自細菌的繁殖,只要延緩細菌的繁殖,就可以減少亞硝酸鹽的產生。

    人們都知道,細菌在低溫下繁殖速度慢。因此,把剩菜放進冰箱,是人們一致的選擇。然而,要解決亞硝酸鹽的麻煩,必須在蔬菜剛剛烹調好,將菜放進冰箱,而不是盛進菜盤中被大家翻騰後才放進去。比較適用的辦法是,不妨在烹調後馬上將菜分成兩份,一份在稍稍晾涼後馬上封好放進冰箱,決不翻動;另一份當餐吃掉,一點不留。

    另外,只有細菌繁殖,而蔬菜本身的硝酸鹽很少,那麼產生的亞硝酸鹽一定也不會太多。硝酸鹽的特點是易溶於水,所以,把蔬菜在水中焯一下再烹調,就會去掉大部分硝酸鹽,這樣做出來的菜比較健康。

    人們在吃飯時用筷子翻動菜餚,可使細菌充分接觸,讓細菌與蔬菜充分混合,便於其大量繁殖。室溫下放得時間越長,翻動次數越多,細菌繁殖就越多。需要注意的是,餐前的加熱只能殺死細菌,不能消滅已經產生的亞硝酸鹽。所以,家庭聚會或是宴席之後的剩蔬菜是最危險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敏感肌可以用蛋清牛奶蜂蜜面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