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週年234

    當然是放在冷水中解凍更快了。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因為凍肉溫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熱水裡解凍,凍肉從熱水中吸收熱量,其外層迅速解凍而使溫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層之間便有了空隙,傳遞熱的本領也就下降,使內部的凍肉不易再吸熱解凍而形成硬核。若將凍肉放在冷水中,則因凍肉、凍雞吸熱而使冷水溫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還會結冰。因1克水結成冰可放出80卡熱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熱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熱量被凍肉吸收後,使肉外層的溫度較快升高,而內層又容易吸收熱量,這樣,整塊肉的溫度也就較快升到0℃。如此反覆幾次,凍肉就可解凍。從營養角度分析,這種均勻緩慢升溫的方法也是科學的。空氣的傳導性最差,更不容易解凍。

  • 2 # 藍風24

    正確化凍肉的方法:

      許多人家冰箱裡都有冷凍肉。不過化凍很有學問,如果方法不正確,不但會造成營養流失,還會使微生物增殖,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最糟糕的化凍方式是用熱水泡。這樣肉的表面會迅速升溫、化凍,甚至有點變色了,而中間還是一塊大冰核。這時傳熱效率最低,一時半會兒化不了,泡久了,還會讓微生物大量增殖。同時你還會發現,泡肉水變成了混濁狀態,這說明裡面溶解了大量的鮮味物質和B族維生素。以雞胸肉為例的測定表明,這種方法會損失相當多的可溶性含氮物,超過肉中總含氮量的5%。

      用冷水化凍,也不能讓人安心。因為浸泡時間長,冷水也會溶出含氮物和維生素,只是溶出的數量比熱水少一些。泡肉水中仍會滋生微生物,只是繁殖速度稍慢。

      美國餐飲協會規定,只能用4種化凍方法:

      1.冷藏室;

      2.置於冷流動水下(不是用冷水泡);

      3.微波爐(化凍後必須馬上烹飪);

      4.用凍肉直接烹飪。

      這四種方法只能保證安全,不過營養素和風味不一定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儲存。

      最理想的方法是放在冷藏室中解凍。頭天晚上把肉放在冰箱冷藏室下層,不但化凍均勻,而且沒有營養素的流失,也非常安全,同時還低碳環保。如果實在著急,也能求助於微波爐。選擇“解凍”檔,先設定一個較短的時間,然後把凍肉換個方向,再繼續增加時間。化凍的目標不是徹底變軟,而是保持部分凍結狀態,但已經能用刀切得動。這時候取出,既方便切割,又不會滋生微生物,口感也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辨別莊稼地澆水有沒有澆到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