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戩獸

    首先我覺得題主的問題有待商榷。大多數人不喜歡聽不協和音程關係的合音,這個還需要進行調查研究。從我個人的看法和我的經驗出發,我並不認為是這樣。相反現代人較之以前的時代更喜歡不協和、不穩定。我舉個例子。你看現代流行音樂裡面大量的不協和和絃都被當做正常和絃直接使用,比如七和絃,九和絃,屬十一和絃,屬十三和絃,包括其中含有的升降音等等,好多這樣類似的東西往往是拿來即用,而在古典音樂裡這都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在古典音樂範疇裡你要想用這些不協和的和絃,必須要有一系列的準備,解決等等工作來使你的音樂形成一個合理的、合乎邏輯的結構。至於你說人聽到和諧的和聲會有愉悅感,我們姑且認為是正確的結論。但是長時間聽和諧的聲響會使人感到乏味,和聲學裡所謂的避免各種平行反向隱伏八五度的錯誤的規則體現的就是這個道理。它們雖然和諧,但同時音響也很空洞,並不一定是人們喜歡的聲音。在我看來,音樂中的和諧與不和諧並不是水火不容的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則不可。正事音樂裡和諧與不和諧的矛盾運動才使得音樂得以發展,如果只是單純追求和諧,那就沒有音樂了。

  • 2 # 夏天的蟲4

    進行分析之前,首先要把主觀的和客觀的分別開。

    喜歡或者不喜歡、愉悅或者不愉悅,這是主觀的東西。我們有時候聽到協和的音程感到愉悅,有時候聽到不協和的音程感到愉悅。

    協和或者不協和是透過對比才能得到的結論,但確是有客觀標準的。比如八度音和五度音比較,八度音是協和的,五度音則有些不協和。因為八度音的波長之比是1:2,五度音的波長之比是2:3。五度音和大三度比較,五度音是協和的,大三度有些不協和,因為大三度的波長之比是4:5。。。比例越簡單,越是協和。

    越是協和的音程,比例越是簡單的,越容易為我們的下意識理解。熟悉的或者容易理解的關係會讓我們感到放鬆,所以聽到協和音程的時候,我們會有放鬆甚至結束的感覺。而聽到不協和音程的時候,我們會緊張,會有一種懸而未決的感覺。

    在十二音體系裡,最不協和的音程是三全音和小二度。這兩種不協和音程在現代風格的音樂裡非常重要。大概是現代人生活節奏比較快,比較緊張。需要感覺到從緊張的狀態解決到放鬆的狀態,才會得到滿足感吧。

    最後請記住一切都是相對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不經歷風雨就不會有彩虹,沒經過痛苦就不會有愉悅。

  • 3 # 樂海無涯

    有些音程聽起來令人愉悅,有些音程卻令人感覺突兀、不悅耳!個人理解 這就是人類大腦潛意識的一種形態!在深奧的不會了

  • 4 # 尤克里裡世界

    和諧音程也有區分的,比如和諧的程度從,一度,八度, 五度,三度.......一路遞減的,這個是根據一個泛音原理來理解的,比如一個基本音C,出來的第一個泛音是高八度 過來是純五度,大三度小三度等等,人類能聽到的泛音大概是9-11個,我們華人喜歡聽的是和諧的音樂,比如漢唐樂為代表,只有12356,74上面和前面或者後面的一個音是半音關係,不使用,漢唐樂的和聲體系裡比如宮大調(也就是現在C大調,我用C來解釋),基本的和聲只有1,3,5,不管什麼曲子 都是135三個音做伴奏,沒有26的急轉,這樣會顯得不和諧,比如A小調的一首,相信春江花花月夜大家都聽過,用的最多的一個和聲伴奏就是A ,整體也就是613三個音解決了,如果放到現代和和聲體系,就是一個和絃AM解決一切了,簡單好聽,因為長期以來的中國傳統喜歡這些歌曲,到現在華人的欣賞水平還是在和諧的基礎上慢慢到不和諧,緊張感,緊迫感,和諧和聲或者遞進是表現不出來的,現代音樂之父巴赫演奏的十二平均律體系,是我們現代音樂的和聲,旋律走向的基礎。綜合上面這些,大多數人都喜歡聽和諧的音程關係,和聲關係,是因為欣賞水平和能力還有達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根治臉上蟎蟲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