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槌(鼓錘),作為一個鼓手,或者一個打擊樂愛好者,鼓槌當然是你不可或缺的工具。而鼓槌是否合適、是否趁手也是影響你練習和表演的重要因素。
決定鼓槌的質量與適用度有幾個要點:粗細、長度、材質、錐度、槌頭形狀、表面處理、手感。
粗細:一根鼓槌的粗細,直接影響著鼓槌的整體重量和擊打力量。較粗的鼓槌握在手裡會感覺比較飽滿,也能發出飽滿的聲音。對傳統大鼓來說,一般最小直徑23釐米,最大直徑在26釐米(50釐米至100釐米牛皮大鼓)。另外,選擇大鼓的鼓槌尺寸時,要適合自己的手型。
長度:它影響整個鼓槌的平衡點。鼓槌越長越容易下落,但抬起來就比較困難,不利於快速的演奏。但是較長一些的鼓槌可以擴大你的擊打範圍。以50~100釐米牛皮大鼓為例,一般鼓槌長度在35釐米較合適,80釐米到2米的大鼓需要38~40釐米鼓槌。
材質:鼓棒的木質也會影響到鼓槌的重量、手感、耐用度,以及最重要的音色。普通大鼓所用的木頭材質密度從小到大依次為:楓木-胡桃木-橡木-柿子木。一般來說楓木的音色略輕柔,但耐用度一般,柿子木是密度最大的,發出的音色更渾厚,但也更暗淡,加工也不易。胡桃木和橡木相較略適中。另外還常用的有槐木,它的紋理較直,密度和強度適中。加工好後,整個槌身一定要直挺。
錐度:錐度是指錘頭下方,到鼓槌上部我們稱之為槌肩部位之間的弧度和長度,它對於鼓槌的“前重” “後重”以及兩端平衡的手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槌頭:鼓槌的槌頭對音色影響很大,這與它的材料和形狀都有關係。槌頭大,受力面積大,能產生較大聲響;槌頭小,易於控制,但對鼓面損傷也會加快。傳統大鼓所用鼓槌是本身材質的槌頭,加工好形狀後需要多次打磨,使其光滑不傷鼓皮。
(常見的大鼓和堂鼓槌頭):
表面處理:對於傳統大鼓、堂鼓,一般都習慣使用原木色,從槌頭到握把前端都應仔細打磨,然後上蠟。可以使用含油量少的、相對乾的蠟,經過打蠟後,鼓槌更為美觀,也耐用,也起到防汙作用。關於握把,在打磨的時候以握感為準則,太光滑也容易脫落。
(上蠟後的表面)
(握把的處理)
最後說一點,不管是買的還是自己加工的,不可能有一副完全一樣的鼓槌,特別是音色部分。所以不妨多準備幾隻,然後挑出最相近的來匹配。
鼓槌(鼓錘),作為一個鼓手,或者一個打擊樂愛好者,鼓槌當然是你不可或缺的工具。而鼓槌是否合適、是否趁手也是影響你練習和表演的重要因素。
決定鼓槌的質量與適用度有幾個要點:粗細、長度、材質、錐度、槌頭形狀、表面處理、手感。
粗細:一根鼓槌的粗細,直接影響著鼓槌的整體重量和擊打力量。較粗的鼓槌握在手裡會感覺比較飽滿,也能發出飽滿的聲音。對傳統大鼓來說,一般最小直徑23釐米,最大直徑在26釐米(50釐米至100釐米牛皮大鼓)。另外,選擇大鼓的鼓槌尺寸時,要適合自己的手型。
長度:它影響整個鼓槌的平衡點。鼓槌越長越容易下落,但抬起來就比較困難,不利於快速的演奏。但是較長一些的鼓槌可以擴大你的擊打範圍。以50~100釐米牛皮大鼓為例,一般鼓槌長度在35釐米較合適,80釐米到2米的大鼓需要38~40釐米鼓槌。
材質:鼓棒的木質也會影響到鼓槌的重量、手感、耐用度,以及最重要的音色。普通大鼓所用的木頭材質密度從小到大依次為:楓木-胡桃木-橡木-柿子木。一般來說楓木的音色略輕柔,但耐用度一般,柿子木是密度最大的,發出的音色更渾厚,但也更暗淡,加工也不易。胡桃木和橡木相較略適中。另外還常用的有槐木,它的紋理較直,密度和強度適中。加工好後,整個槌身一定要直挺。
錐度:錐度是指錘頭下方,到鼓槌上部我們稱之為槌肩部位之間的弧度和長度,它對於鼓槌的“前重” “後重”以及兩端平衡的手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槌頭:鼓槌的槌頭對音色影響很大,這與它的材料和形狀都有關係。槌頭大,受力面積大,能產生較大聲響;槌頭小,易於控制,但對鼓面損傷也會加快。傳統大鼓所用鼓槌是本身材質的槌頭,加工好形狀後需要多次打磨,使其光滑不傷鼓皮。
(常見的大鼓和堂鼓槌頭):
表面處理:對於傳統大鼓、堂鼓,一般都習慣使用原木色,從槌頭到握把前端都應仔細打磨,然後上蠟。可以使用含油量少的、相對乾的蠟,經過打蠟後,鼓槌更為美觀,也耐用,也起到防汙作用。關於握把,在打磨的時候以握感為準則,太光滑也容易脫落。
(上蠟後的表面)
(握把的處理)
最後說一點,不管是買的還是自己加工的,不可能有一副完全一樣的鼓槌,特別是音色部分。所以不妨多準備幾隻,然後挑出最相近的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