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在主機遊戲市場中始終是一個“異類”,這家公司看似不追求新技術和新科技,卻制訂了主機行業的一系列規則,看似硬體一直落後於友商,卻在NGC時代在效能上超越了對手一大截。其實縱觀遊戲行業的歷史,任天堂始終秉承著一個理念——
所有軟硬體只為了遊戲服務,當遊戲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的時候,就堆硬體、創造新的操控方式;(比如Game & Watch的十字鍵、N64的搖桿和震動包、NGC的巨大硬體效能提升)當遊戲的軟硬體需求沒那麼強烈時,以價格和技術合理的硬體創造新的玩法,不求“發燒”、但求好玩。(比如NDS的分屏和觸控式螢幕、3DS的3D顯示技術、NS的各種組合玩法)
而在此基礎上,任天堂也會用“大人的方式”在遊戲行業站穩腳跟、建立商業和行業規則,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畢竟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他們不能用愛發電,亂搞的話股東是不會答應的。 其實總結這樣的思路、縱觀任天堂百年來的歷史的話,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任天堂始終是一個玩具廠商,而不完全是所謂的遊戲主機廠商”。 如果偏離這一思路再來評判任天堂,其實就有些片面和狹隘。 從最早的花札牌、伸縮手,到後來的Color TV-Game街機、Game & Watch掌機,再到隨後大家熟知的FC、GB,最後到如今的NS主機、Nintendo Labo,這家公司其實一直沒忘了做玩具。從傳統紙牌和塑膠玩具行業轉型,只不過是“玩具”換了一種玩法而已,而Nintendo Labo這種將電子遊戲實體化、主機和傳統玩具聯動的方式,其實正是任天堂這家公司的靈魂所在。 正因如此,任天堂才和索尼、微軟這樣的硬體公司,育碧、EA、B社、萬代南夢宮這樣的軟體公司看起來總有那麼點不一樣。畢竟這家公司是做玩具起家的,可怕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直到今天都沒忘了“初心”。 不過另一方面,任天堂其實也有老牌日系企業獨有的那種倔犟,比如當年N64拒絕CD載體、堅持苛刻的權利金、對第三方廠商的要求非常苛刻等事件,其實也導致了開發商的接連叛逃(比如當年的FF7叛逃至PS主機一事)。不過幸好這家企業也沒有那麼倔,而後的任天堂其實也變得比較開明,最近甚至還開始逐漸對獨立遊戲示好,NS上也出現了大批獨立遊戲和第三方遊戲…… 總的來說,這是一家比較特立獨行的遊戲業巨頭,也是主機御三家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有索尼、微軟、任天堂在,那些劣質遊戲也就永遠不會成為世界的主流。
任天堂在主機遊戲市場中始終是一個“異類”,這家公司看似不追求新技術和新科技,卻制訂了主機行業的一系列規則,看似硬體一直落後於友商,卻在NGC時代在效能上超越了對手一大截。其實縱觀遊戲行業的歷史,任天堂始終秉承著一個理念——
所有軟硬體只為了遊戲服務,當遊戲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的時候,就堆硬體、創造新的操控方式;(比如Game & Watch的十字鍵、N64的搖桿和震動包、NGC的巨大硬體效能提升)當遊戲的軟硬體需求沒那麼強烈時,以價格和技術合理的硬體創造新的玩法,不求“發燒”、但求好玩。(比如NDS的分屏和觸控式螢幕、3DS的3D顯示技術、NS的各種組合玩法)
而在此基礎上,任天堂也會用“大人的方式”在遊戲行業站穩腳跟、建立商業和行業規則,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畢竟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他們不能用愛發電,亂搞的話股東是不會答應的。 其實總結這樣的思路、縱觀任天堂百年來的歷史的話,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任天堂始終是一個玩具廠商,而不完全是所謂的遊戲主機廠商”。 如果偏離這一思路再來評判任天堂,其實就有些片面和狹隘。 從最早的花札牌、伸縮手,到後來的Color TV-Game街機、Game & Watch掌機,再到隨後大家熟知的FC、GB,最後到如今的NS主機、Nintendo Labo,這家公司其實一直沒忘了做玩具。從傳統紙牌和塑膠玩具行業轉型,只不過是“玩具”換了一種玩法而已,而Nintendo Labo這種將電子遊戲實體化、主機和傳統玩具聯動的方式,其實正是任天堂這家公司的靈魂所在。 正因如此,任天堂才和索尼、微軟這樣的硬體公司,育碧、EA、B社、萬代南夢宮這樣的軟體公司看起來總有那麼點不一樣。畢竟這家公司是做玩具起家的,可怕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直到今天都沒忘了“初心”。 不過另一方面,任天堂其實也有老牌日系企業獨有的那種倔犟,比如當年N64拒絕CD載體、堅持苛刻的權利金、對第三方廠商的要求非常苛刻等事件,其實也導致了開發商的接連叛逃(比如當年的FF7叛逃至PS主機一事)。不過幸好這家企業也沒有那麼倔,而後的任天堂其實也變得比較開明,最近甚至還開始逐漸對獨立遊戲示好,NS上也出現了大批獨立遊戲和第三方遊戲…… 總的來說,這是一家比較特立獨行的遊戲業巨頭,也是主機御三家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有索尼、微軟、任天堂在,那些劣質遊戲也就永遠不會成為世界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