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18605620180

    最近看了一本美國的暢銷書,作者是美國律師J.D.萬斯,講的是社會現實和階層固化,書名叫做《鄉下人的悲歌》,是反映美國社會的階層隔閡所產生的焦慮,相信每個國家都會有,每個底層社會的人,都想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階層的跨越,但是能夠成功嗎?讀了名校,找到好工作,就能夠跨越階層嗎?也許這本書會給你答案。作者以回憶錄的形式,展現了從貧困小鎮到部隊服役,再透過自己自己努力從耶魯大學畢業的他,準備實現階層跨越的情形,他有不錯的工作,不錯的婚姻,高學歷,還有一個很溫馨舒服的家,而在童年時代,他卻相當貧窮,家庭條件很差,不得不接受社會救濟,他也差點因為學習太差而輟學,那麼在這樣的環境出生成長,他又是怎麼奮鬥出來的,這個社會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充滿了很多的不公平嗎?也許這本書可以給很多努力奮鬥著的人們更多思考。

    作者進入精英階層後,才發現精英階層和底層的人是完全兩套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式。現在有些媒體自媒體透過抱怨社會、埋怨政策,用這個來博取眼球,告訴大家,你的失敗,不怪你都怪政府,很多人這種內容,非常的感興趣,但殊不知,越是繁榮,貧富分化就會越大,自己不努力,通常都是得過且過,不進行認真思考和反思,不去想事情背後的內在邏輯,很多人也不愛學習,離開學校後很多年都不會認真看完一本書,卻每天都想做賺大錢的夢,但是不主動學習,就算是機會擺在你面前可能都看不到,很多人的貧窮不是因為懶惰,更是思維上的貧窮導致看不清趨勢從而限制自己的行動。

    在精英階層都能夠理解社會的本質就是交換,用時間、技術、資源、產品的交換,絕大部分人都是在用時間和技術進行交換金錢,就讓自己陷入一個老鼠賽跑無限迴圈的遊戲,賺錢消費、賺更多的錢再消費更貴的商品,這樣一直迴圈,最終走完自己的一生。下面我就說一下以上四種交換模式。

    用時間換錢的模式: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透過簡單的基礎培訓就能掌握和上手的事情,收入相對也是最低,被替代的可能性最高,類似的工作有:高速公路收銀員、保潔員、專職司機、建築工人、流水線工人等

    用技術換錢的模式:有一定技術壁壘,固定在特定產品上的一個環節,必須透過較長時間的學習和專業知識的累積方能形成,收入稍高,但天花板明顯,目前被替代性較小,類似的工作有:程式設計師、醫生、學校老師、硬裝置製造。

    用資源換錢的模式:具有開拓挖掘資源的能力,手裡面掌握一定的行業的社會資源,自己能夠透過資源對接,滿足雙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酒後頭暈,頭腦還很清醒,問什麼時候可以洗熱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