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345670wys888

    ①汗後,熱、惡寒加重,復下,心痞,表未解而內陷於裡。陰陽竭。

    ②正虛竭,邪獨留。復燒針,面青黃,肌膚抽動,難治。

  • 2 # 民間經方郎中

    《傷寒論》原文153條: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裡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針,因胸煩,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都是誤診誤治導致的壞病。應正確理解,引以為戒。意思是:患太陽病,醫者用發汗法治療,仍舊發熱惡寒,因而又使用攻下之法,邪氣入裡結成痞證,表裡之氣均因誤下受損,表裡俱虛,邪氣入裡則表證散而裡證存,故言無陽而陰獨。又使用燒針的方法治療心下痞,邪氣因熱而盛,熱擾心神故胸中煩悶;面露青黃色,主肝脾不調,肌肉跳動,主脾氣大虛,所以難治。如果面色微微發黃,手足溫暖,是脾胃陽氣未衰,治療相對容易。

  • 3 # 純鈞LHGR

    這一條說的是太陽病。【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裡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針,因胸煩,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曾經說過,太陽病是病邪在表,邪正相爭於表的階段,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切外感熱性病的初期階段。其性質屬陽、屬表。太陽居六經之首,位於陽經,太陽病是陽經病。熱病初期,正氣旺盛,陽氣能奮起抗邪,所以患者呈現出脈浮、頭項強痛,惡寒,發熱等一系列的表證。

    太陽主表,為諸經之藩籬。太陽經脈循行於項背,統攝營衛之氣。太陽之腑為膀胱,貯藏水液,經氣化由小便排出。風寒侵襲人體,多先傷及體表,正邪抗爭於膚表淺層所表現的證候,即太陽經證;若太陽經病不愈,病邪可循經入腑,而發生太陽腑證。腑證有蓄水、蓄血之分。

    太陽病的發生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邪自外入,一是病由內發,且二者往往互為因果和轉化。邪自外入者,多因衛陽不足,風寒等邪乘虛而入,太陽首當其衝,衛氣奮起抗邪,衛邪相爭於肌表,致太陽經氣不利,營衛失調而發病;病由內發者,系在一定的條件下,疾病由陰轉陽,或由裡出表。

    太陽病的本質,以邪氣實為主,是表實證、表陽證,正氣不虛。錯醫發汗,則傷太陽經而虛其表;下之,又傷太陰之髒虛其裡,汗下傷陰陽之氣而成痞,所以“難治”,也就是錯誤的醫治,會令症狀加劇。面色青黃,是傷脾之象。手足溫,說明中氣尚未完全衰竭,病尚易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ession和cookie的區別和聯絡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