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這些是古代必考的內容;而五經指的是《詩》《書》《禮》《易》《春秋》。因為四書五經體現了儒家思想,所以稱為儒家經典。儒家經典又稱儒家典籍,是儒家學派的典範之作,被世人奉為“經”,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主要指十三經,同時也包括歷代儒家學者的評註和解說。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其中,“經”的地位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十三種儒家文獻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官方頗為重視,立於學官。唐代有“九經”,也立於學官,並用以取士。所謂“九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春秋》三傳。唐文宗開成年間於國子學刻石,所鐫內容除“九經”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一經”,排除《孝經》《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併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經文於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注疏》,從此,“十三經”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最初只有《六經》,後來《樂經》失傳,剩下五經,隨著歷史的發展,便有了七經、十三經、十經等名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維生素c真的可以美白,要長期吃嘛,會不會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