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禮濤

    初學者:就毛邊紙那麼大的米字格,大約10*10cm

    大小號主要依據筆頭和筆桿的尺寸來確定,有小楷筆(小楷)、中楷筆、大楷筆(中楷、大楷)、長鋒筆(行草)、長杆提鬥筆、抓筆(大字和特大字)等

    一般來說,晉唐多用硬毫,宋之後羊毫又很風行,不過選用毛筆還需要以個人所習書體來決定:如果喜歡顏體、魏碑等體勢較肥的,以用厚鋒的羊毫便於表現;喜歡清勁瘦挺的歐體和瘦金體的,宜用硬毫或瘦鋒的羊毫為適當;如果喜歡行草字的,則以長鋒為宜;如果寫寬筆雄健的魏體字,可用短鋒及筆腹濃厚的羊毫筆。大小號主要依據筆頭和筆桿的尺寸來確定,有小楷筆(小楷)、中楷筆、大楷筆(中楷、大楷)、長鋒筆(行草)、長杆提鬥筆、抓筆(大字和特大字)等

    毛筆按不同的分法,種類有很多,比如蘭竹、白雲、鶴頸等等;狼毫、羊毫、兼毫、紫毫等等。每一種裡面又有一些分法,單從外觀大小上來看,通常以大、中、小來劃分,也有一部分是按照一二三號劃分的。

    寫毛筆字越小越好。但這個答案顯然有點不切實際,因為——當前紙和筆的質量不足以支援我們寫小字。我們也就是寫得比原作大一倍左右就成,最多大兩倍。如果再放大,就不是臨摹是創作了。既然古典書法一般是二到五釐米見方,那麼我們一般把字控制在十公分以內的格子裡面。儘量縮小臨作與原作的大小差異,因為這涉及到動作的分解和還原。

  • 2 # 書法有云

    我們常說的楷書中的“大楷”、“中楷”、“小楷”。

    其是如何作為劃分依據的呢?一般來說,是按照中國的長度單位進行的。

    1尺=10寸=33.33333……釐米(1寸=3.33333…釐米)

    數寸以下不小於一寸見方的稱為大楷,像界格一寸見方的普通大字本稱為“大楷本”。一寸以下不小於一分見方的稱為中楷。小於一分見方的則稱為小楷。

    實際劃分並不是很嚴格的。

    《中國書法大辭典》“大楷”條目書:“普通數寸以下大字稱“大楷”......”。

    清朝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學敘第二十二》:“作書宜從何始?宜從大字始。《筆陣圖》曰:“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然亦以二寸、一寸為度,不得過大也。”

    康有為把一寸之楷書界定為大楷。

    該辭典“中楷”條目把“徑寸見方之楷書”稱為中楷,將“數分見方”的楷書稱為小楷。

    極大之楷書極小之楷書分別稱為大楷、小楷自然無可爭議,但是四五分至八九分見方的楷書是中楷還是小楷呢?很難確切劃分。

  • 3 # 煙雨憑生一世道

    以寫楷書為例,按大小尺寸及用途分的話,我們大致可以分為這幾種:小楷、中楷、大楷、對聯及榜書牌匾所用的毛筆,毛筆的大小和尺寸主要看的是毛筆筆頭的出鋒長短(鋒長)和鋒徑。

    1、小號毛筆

    出鋒在2.1cm左右,鋒徑0.5cm左右,適合寫那種如硬幣大小的小楷。

    2、中號毛筆

    出鋒都不超過5cm,鋒徑也不超過1.2cm,這樣的毛筆通常用來寫中等大小的字,也就是平時見得多的那種米字格(米字格通常是9cm-12cm見方)的紙適合用的毛筆。

    3、大號毛筆

    出鋒5cm以上的,鋒徑大於1cm,這樣的毛筆可以算是大號毛筆的,平時寫對聯用這樣的就差不多。

    4、寫榜書牌匾用的毛筆

    出鋒9.3cm,鋒徑2.7cm,寫對聯也好,寫牌匾也好,這麼大的筆都可以從容應對。

  • 4 # 無為大聖o

    首先楷書分小楷、中楷、大楷之說,一寸見方的楷書字就是大楷字了,至於小楷字有蠅頭小楷之說道,比小楷大比大楷小也就是中楷了。

    初學書者古人認為如成年人的拳頭大小為好,也就是八到十釐米見方。為什麼選擇這個尺寸?因為這個尺寸可放大到斗大的字而不變形,還可縮小到蠅頭小楷而隋心。

    那麼答案是八至十釐米的字是大字。一管之見方家教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能夠不懼怕任何攻擊,你可以憑藉這個能力讓自己最高達到什麼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