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第一個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 。
開元時期,土地開闢,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鬥至十三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憑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即涼州,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裡,不持寸刀。”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茂,道路暢通,行旅安全。到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戶7,861,236(最多時逾千萬),人口45,431,265,比之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社會經濟的繁榮必然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唐詩最為後世稱道。著名詩人高適、岑參、王維,特別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這個時代,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詩人(所謂大曆十才子)也是這個時期培育出來的。其他如音樂、繪畫、雕刻、塑造等藝術也無不有顯著成就。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第一個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 。
開元時期,土地開闢,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鬥至十三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憑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即涼州,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裡,不持寸刀。”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茂,道路暢通,行旅安全。到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戶7,861,236(最多時逾千萬),人口45,431,265,比之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社會經濟的繁榮必然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唐詩最為後世稱道。著名詩人高適、岑參、王維,特別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這個時代,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詩人(所謂大曆十才子)也是這個時期培育出來的。其他如音樂、繪畫、雕刻、塑造等藝術也無不有顯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