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饞嘴貓石頭

    記得小時候趕圩是每隔2天一次,趕圩的日子是異常熱鬧的,滿大街擠得水洩不通,有點過年去車站的感覺。可是,這在孩子們的眼裡完全不是事,反倒覺得更來勁,因為可以去吃平常吃不到的東西,可以看平常看不見的世界。

    趕圩當天,會早早的起床,穿上頭天晚上就準備好的自己最好看的衣服,吃了早飯就跟著媽媽還有同村很多人一起出發,那時候沒有車,經常要走1個多小時才能到達,但是,心裡樂意。

    到街上,就會看見街的兩邊擺滿了好吃的,想吃什麼就跟媽媽說,那時候,家裡雖然不富裕,但是媽媽會盡量滿足,而媽媽自己卻不吃。

    下面就盤點10種當時愛吃的:

    第一種:米粉

    這個必須放第一位,因為最愛吃這個,紅油米粉,還加了肉末跟黃豆,每次都吃得精光。

    第二種:餛飩 這個是街上阿姨現包的,熱氣騰騰的,皮跟餡都超級好吃,這個有點貴,偶爾吃一次就特滿足。

    第三種:冰棒 夏天最愛吃這個,1毛一根,現在想來,就是白糖加白開水的味道,但是那時候覺得特好吃。

    第四種:棉花糖 邊吃邊笑,又甜又好玩。

    第五種:油糟粑粑 一元五個,又香又糯,直到工作以後回去還特別愛吃,只是現在一元改成4個了。

    第六種:牛雜 在當時來說,這有點像外來食品,但是一點都不受排斥,每次媽媽只允許買一串,往往會糾結到底買哪種。

    第七種:爆米花 一般有玉米跟米做的,裝置擺在路邊現場做,很香。

    第八種:泡果 每次都捨不得吃,先用口水舔上無數次。

    第九種:豌豆餅 老的豌豆跟麵粉一起油炸的,又香又脆。

    第十種:油條 現在是早餐,在以前是零食

  • 2 # 王老五無鑽

    小時候最想要的是大米飯澆肉湯

    現在年輕人一定不信,卻是實實在在的,那時家家都窮的要死,還沒計劃生育,家家都幾個孩子,老大舊衣服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套上,直到實在不能穿了,母親把衣服洗淨,打靠子給我們做鞋。鞋子也是和衣服一樣輪著

    餓,是每天人人都要面對的,糧食家家都不夠(幹部除外),我們老家種水稻比較早,大米一下來,男勞力幾個人湊成一夥,一人拉上一兩麻袋大米去到隔壁安徽換山芋幹,也有換玉米的。一斤大米換十斤,如果跑的遠一點還能多換點。那時全憑腳走,拉著小板車,一個來回順利的話七八天,就怕遇到下雪。

    換回的山芋乾和大米一起煮粥,或做山芋煎餅。在我的記憶裡只有到中秋節,年才能吃上大米飯澆肉湯

    我家鄰居比我家還慘,他家把洋槐樹葉擼下來對些玉米在磨上磨成糊烙煎餅吃,常吃人就浮腫。還有一家四個大男孩,從早上三四點就開始推磨,母親開始烙煎餅,等到磨推完,煎餅烙完,也被哥幾個吃完

    ,母親坐在鏊窩邊直哭

    珍惜現在的生活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有意識的思維與無意識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