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他們不合並?
11
回覆列表
  • 1 # 奕銘萬里

    兩個剛果,一個叫剛民主果共和國(剛果金),首都金沙薩,一個叫剛果共和國(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前者原是比利時的殖民地,後者原是法國的殖民地,瓜分非洲時歐洲殖民者一個控制了剛果河的西部(法),一個控制了河的東部(比)。獨立後為了區別用首都名稱加以括注。這樣也造成獨立後沿剛果河一分為二了。

    下面介紹剛果共和國

    補充

  • 2 # 漫步加沙

    當你提到剛果時,通常指中非被剛果河流域分隔開的兩個國家。較大的國家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較小的是剛果共和國。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兩個國家的歷史。

    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民主共和國,也叫“剛果金”,首都是金沙薩,是剛果金的最大城市。剛果民主共和國舊稱薩伊,在之前,為比利時的殖民地時,當時稱比屬剛果。

    剛果金中接中非共和國,北接南蘇丹共和國,東接烏干達,盧安達和蒲隆地。南接尚比亞和安哥拉,西邊接剛果共和國,安哥拉西北部的省——卡賓達和大西洋。剛果金在姆安達透過大西洋海岸長達25英里的海岸線通向海洋,並且剛果河5.5英里的河口,連線著幾內亞灣。

    剛果民主共和國是非洲第二大國家,國土面積為2344858平方公里,比墨西哥大,大約是美國面積的四分之一。擁有7500萬人口。

    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面積較小,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西邊,也叫剛果布。

    剛果共和國的國土面積是132046平方公里,人口約為500萬。美國中情局世界概況這樣有趣的描述剛果共和國的國旗:“對角線是黃色的,上面的三角形是綠色的,下面的三角形是紅色的。綠色象徵著農業和森林,黃色象徵性友誼和人民的高貴,紅色可以跟為獨立而鬥爭的過程聯絡起來。”

    動亂

    兩個剛果看起來都很動盪。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自1998年,剛果金的內亂導致了350萬人因暴力,疾病,災荒死亡。

    同樣,剛果布也沒有那麼安定。德尼·薩蘇-恩格索總統在1997短暫的內戰後重新上臺,五年前破壞民主程序。而在2017的秋天,薩蘇-恩格索仍然是該國的總統。

  • 3 # 梁沁樟

    這是因為剛果布和剛果金在獨立之前是分別被法國和比利時殖民的,文化和語言互不相同,所以在獨立後也就不會出現兩個國家合併的事。

  • 4 #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非洲的這兩個剛果經常會把人弄暈,我就曾在去非洲的飛機上聽旁邊務工的乘客發生過爭執。當時,一批去剛果金的勞務人員同另一批去剛果布的人聊天時槓上了,因為他們都要在衣索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博樂國際機場轉機,開始的時候他們還認為是一路,都沒去過非洲兩波人正好做個伴,結果聊著聊著就發現不對了,你的剛果怎麼要轉機到金沙薩,而我們的剛果為什麼目的地是布拉柴維爾?雙方都認為對方搞錯了,而實際上大家都怕自己錯了,於是搞的都很緊張。

    我後來就告訴他們你們都沒錯,這是兩個國家,可就是這樣還沒說得清。既然是兩個國家為什麼會叫一個名字?是啊! 剛果是這兩個國家的簡稱,實際上兩個國家的名字是不一樣的,他們分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都在金沙薩因此簡稱剛果(金),剛果共和國的首都是布拉柴維爾因此簡稱為剛果(布)。這樣一分似乎就很容易區別了,但是這兩個國家在1960年代都曾經稱為剛果共和國,所以又經常把人弄糊塗了。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僱傭探險家斯坦利對部落酋長連蒙帶騙施以小利佔領現今剛果(金)的大片土地。

    1880年法華人開始對剛果河流域殖民,法華人佔的地盤就是後來的剛果(布)。

    區分這兩個國家最簡單的辦法還是找一張地圖,比較直觀地比較一下,就容易區分了。剛果(金)大,剛果(布)小;剛果(金)國土面積2,345,409平方公里,剛果(布)只有342,000平方公里,兩者相差6倍還多。在地理位置上剛果(金)佔著中部非洲,靠近東非;剛果(布)侷限在西部沿海一帶更像個沿海國家。

    圖中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左側這一小片沒標地名的就是 剛果共和國,簡稱剛果(布)

    其他,若是從歷史的角度可能區分的難度就很大了,因為剛果這塊土地歷史上是西方勢力反覆爭奪的地方,歷史比較錯綜複雜,非幾句話就能說的清楚,之所以弄出來兩個剛果,就是與西方殖民有著直接的關係,本來都是剛果河流域的部族,後來硬是被生生的分出兩個國家來。

    再若是從民族上分可能更加難以把握,因為這兩個國家的部族很多都是相同的,至今還有很多部族沒有國家的概念。

  • 5 # 桃花石雜談

    諷刺歐洲列強在柏林會議上瓜分非洲的漫畫

    比屬剛果的位置

    那麼具體到剛果地區,在柏林會議上這個地區主要被劃分給了比利時和法國。而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當時這個地區已經基本被法國和比利時佔領。不過其實在當時,嚴格的說佔領剛果地區的不是法國和比利時,而是法國和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19世紀後半葉,歐洲很多國家都把自己的勢力範圍延伸到了剛果地區,但因為當時的比利時政府對在剛果建立統治存有疑慮,所以利奧波德二世索性利用個人關係,在其它幾個西歐國家的支援下,在公元1879年以個人名義在剛果建立了一個名為剛果國際協會的組織,而他透過這個組織在剛果河以東建立了自己的私人統治。而利奧波德二世在柏林會議上透過自己長袖善舞的本領,把自己對剛果河以東的統治形容成完全是在開展慈善活動,因此得到了其它幾個歐洲列強的接受。

    之後利奧波德二世立即在剛果建立了剛果自由邦,透過剛果國際協會這個“非政府組織”對剛果展開了統治。而因為這是他的私人領地,所以在其統治建立之後,當地透過稅收等方式產生的所有收入都落入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囊中,剛果也成為了利奧波德二世的一個不竭的搖錢樹。而因為利奧波德二世是透過在歐洲列強那裡假裝做慈善得到了剛果的統治權,但在剛果卻橫徵暴斂,大行暴政,所以當時也有很多人透過不同方式諷刺其作為,比如下面這個漫畫:

    而法國也緊隨利奧波德的腳步,在剛果河西北岸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到1910年前後,法國又把法屬剛果和自己鄰近的其它幾個殖民地合併,建立了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其首府則仍然設在了法屬剛果的首府布拉柴維爾。而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領地則因為長期的暴政,導致當地人的強烈反對,甚至引發了鄰近其它殖民地的不滿,最後在1908年,比利時政府出面接受了利奧波德二世的爛攤子,把國王的私人領地轉變成了比利時的官方殖民地,即比屬剛果。

    法屬剛果的位置

    獨立後的不同軌跡

    因為本身比屬剛果和法屬剛果就不是因為其自身的民族屬性形成的國家,而只是法國和比利時為了統治和利用資源更方面而劃分出來的,所以其實這兩個國家有大量的民族都是相同的。比如比屬剛果的班加拉人在法屬剛果也有大量分佈,但兩個國家也同時都有大量其它民族。

    但因為殖民時期的不同歸屬,所以兩個國家在後來幾乎形成了完全不同,相互關聯很小的歷史。比如在二戰期間,法屬剛果一度甚至曾經成為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的象徵性首都。而在1958年,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解體,法屬剛果獲得獨立,成為剛果共和國。後來這個國家曾經長期是蘇聯陣營的一員,並曾改名為剛果人民共和國。蘇聯解體之後又恢復剛果共和國的名字。1997年又曾經爆發內戰,不過最近20年左右形勢還相對比較平靜。

    剛果(布)女性

    而比屬剛果則在1960年獲得獨立,剛剛獨立時也叫剛果共和國,國際社會為了區分它和獨立後的法屬剛果,就在兩國國名後標註其首都的簡稱,將法屬剛果獨立後產生的國家稱為剛果(布),而將比屬剛果獨立後產生的國家稱為剛果(利),因為當時其首都以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命名,叫利奧波德維爾。不過幾年後剛果(利)就改名成了剛果民主共和國,後來又改名叫薩伊。到1997年又恢復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中文裡通常簡稱民主剛果。

    在內戰中流離失所的民主剛果難民

    但民主剛果獨立之後可以說內戰不斷,幾乎每次更改國名都是內戰的結果,特別是1998年開始進行的第二次剛果戰爭,有9個國家的20多個武裝組織參與,堪稱非洲的世界大戰,也是公認的二戰以後全球最激烈的戰爭,到目前共導致540萬人死亡。連年的戰爭也導致該國民生凋蔽,經濟崩潰,目前也是世界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因為這兩個國家從殖民時代就形成的不同歷史,再加上現在雙方差距很大的經濟水平,比如在2017年,剛果(布)的人均GDP為1958美元,而民主剛果則只有478美元,雖然都是貧窮國家,但剛果(布)的發展水平還是遠遠高於民主剛果,人均GDP達到其四倍。所以這兩個國家儘管在早期歷史上有淵源,但因為後來不同的發展軌跡,所以想再重新聯合成一個國家恐怕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太可能了。

  • 6 # 環球網

    在非洲的中西部赤道附近,有兩個名為“剛果”的國家。一個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另外一個是剛果共和國,兩個國家的簡稱都是“剛果”。為了便於區分,我們習慣上字尾其首都的簡稱。因此,首都為金沙薩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為剛果(金);首都為布拉柴維爾的剛果共和國,簡稱為剛果(布)。

    關於剛果(金)與剛果(布)的關係,需要追溯到十四世紀,在這一時期,剛果河流域出現一個由剛果人建立的政權--剛果王國。後來到了15、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來到了剛果王國。此後,剛果王國逐漸衰敗,並逐漸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在1884年11月中旬,為了瓜分非洲殖民地,歐洲列強包括德國、英國、俄國、荷蘭等十五個國家參與了由德國主持召開的柏林會議。會議長達一百多天,名義上是為了解決非洲第二大河--剛果河流域的歸屬問題,實際上的目的是為了瓜分非洲。

    柏林會議之後,以剛果河為界:當時的比利時王國成為了剛果自治邦[現在的剛果(金)地區]的主人;而現在的剛果(布)地區則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逐步興起。在比利時統治之下的剛果自治邦在1960年的6月30日實現了民族獨立,首都為金沙薩;而剛果(布)是在1960年的8月15日實現了民族獨立,首都是布拉柴維爾。

  • 7 # 市場調查員

    感謝邀請。其實,歷史上非洲剛果是一個統一國家,因地處剛果河流域,所以被叫做剛果。非洲剛果先後被歐洲的比利時和法國武力侵佔,19世紀末,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關於非洲殖民地的歸屬,簽定了條約,剛果河以東地域劃給了比利時,首都金沙薩,即剛果(金),國土面積較大。

    剛果河以西區域劃給法國,首都布拉柴維爾,所以叫剛果(布),國土面積比剛果(金)小。這兩個國家官方語言為法語。

    1960年8月剛果(布)獨立,國名剛果共和國,1960年6月剛果(金)宣佈獨立,定國名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1961年中國和剛果(金)建交,直至今天,兩國友好合作關係持續鞏固和發展,有很多中國企業在剛果(金)開展合作專案,是中國在非洲關係最好的國家之一。歡迎批評

  • 8 # hording

    剛果( Congo)可以指兩個中非剛果河兩岸的國家。面積稍微大一些的,位於剛果河東南面的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前身為薩伊,一般我們提到稱剛果(金);較小的是位於剛果河西北面的剛果共和國,一般我們稱剛果(布)。

    事實上這兩個國家原本屬於同一個國家,也就是公元一世紀定居於剛果盆地的班圖人在十三到十四世紀之間就已經建立起了王國。但隨著歐洲殖民者的一步步侵蝕,剛果盆地逐漸成為了歐洲各國的殖民地。有史記載的最早到達這一地區的歐洲人是葡萄牙探險家迪奧戈·康(Diogo Cão),他在1484年發現了剛果河口。在此以後,剛果盆地的班圖人王國和歐洲人的商業關係迅速發展。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該地區一直被作為跨大西洋貿易的重要交通樞紐。

    雖然剛果盆地是歐洲人最早到達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之一,但是剛果盆地原本的社會結構真正被侵蝕,被歐洲殖民者所統治,則是在19世紀後期,這是非洲大陸最後一個被殖民的地區。其原因主要是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很難到達剛果盆地的內陸地區。直到1867年,英國出生的美華人亨利·莫頓·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從桑給巴爾出發,誤打誤撞進入剛果河上游,這樣非洲最後一塊歐洲人從未到達過的地區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了。

    亨利·莫頓·斯坦利(1884)

    而提到今天的剛果(金)和剛果(布)的分野,我們不能不談到1865年到1909年任比利時國王的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 )。正是利奧波德二世聘請亨利·莫頓·斯坦利在剛果地區探索和建立殖民地,才導致今天剛果盆地分為多個國家,有兩個剛果的情況。利奧波德二世是一位典型的狂熱的殖民主義者。作為一位立憲君主,利奧波德二世無權決定比利時的政策,但他一直鼓動比利時參與進歐洲瓜分殖民地的大潮之中,使比利時成為成為殖民大國,在他看來,

    我們的邊界永遠不會擴充套件到歐洲,……但歷史教益表明殖民地在構成國家權勢和國家繁榮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那就讓我們擁有它。

    因此利奧波德二世

    以最令人驚訝和不可思議的方式,幾乎單人匹馬破壞了非洲的 權力平衡,並帶來了歐洲殖民主義在黑非洲的殘忍(統治)年代。

    利奧波德二世在殖民方面野心勃勃,也推出了很多殖民計劃,但由於比利時政府認為擁有殖民地不划算,所以堅決抵制。所以利奧波德二世甩開比利時政府單獨以比利時公民的私人身份推動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

    比利時利奧波德二世

    1876年利奧波德二世在布魯塞爾召開了國際地理會議,並建立了利奧波德二世本人為股東的國際非洲協會(International African Association),這一協會表面上是為了發展在中非地區的人道主義專案,但實際上是利奧波德二世私人控制這一地區的白手套。而亨利·莫頓·斯坦利在發現剛果河上游並返回歐洲後,利奧波德二世則招募了他,並以他為代理人,在剛果盆地探險,並擴充套件領地。到1883年,斯坦利已經在剛果建立起了前沿陣地,並採取以歐洲工業品、挑動當地部落內鬥、扶植聽話的酋長等方式向剛果河上游擴大控制地域。

    19世紀剛果盆地探險地圖

    法國情報部門發現了利奧波德二世的計劃後,法國迅速開始了自己的殖民探險。1881年,法國海軍軍官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Pietro Paolo Savorgnan di Brazzà)在剛果西部盆地今天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採維爾地區升起法國國旗,宣佈法國佔領剛果。而葡萄牙,作為第一個接觸剛果地區的歐洲國家,基於與西班牙和羅馬天主教會簽訂的條約,在英國的支援下,透過已經解體的剛果孔戈帝國聲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

    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

    在這種情況下,在俾斯麥的呼籲下,奧匈帝國、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奧斯曼土耳其、葡萄牙、俄國、西班牙、瑞典(包括挪威)、英國以及美國十四國1884年在柏林召開會議,以制定在非洲大陸的聯合政策。

    柏林會議

    會議於1884年11月15日在俾斯麥官邸召開,一直持續到1885年2月26日。會議最終確定了:(1)結束奴隸制,歐洲各國簽署了禁止奴隸貿易的國際禁令;(2)剛果自由邦(大致可以看做是今天剛果民主共和國)被確認為剛果協會(其實就是利奧波德二世)的私有財產;(3)14國擁有剛果盆地、馬拉威湖以及其東北緯5度以南的自由貿易權;(4)佔領殖民地要基於有效佔領原則;(5)任何新佔非洲領土的行為必須通知其他簽字國;(6)每個歐洲國家都有“合法”擁有非洲土地的權利。

    1890年的剛果自由州地圖

    柏林會議後,利奧波德二世將其獲得的領土正式命名為剛果自由州。從1885年到1908年,在利奧波德二世統治下的剛果自由州有數百萬人因剝削與疾病而死亡。利奧波德二世的行為傳回歐洲後引發普遍不滿,1908年比利時議會在國際壓力下,接管了剛果自由州,剛果自由州成為比利時殖民地。1926年,殖民地以利奧波德維爾(Léopoldville,即今天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薩沙,Kinshasa)為首都。在比利時統治下的剛果土著黑人只有有限權力,不允許任何政治活動。比利時屬剛果在1960年6月30日以“剛果共和國”的名義獲得獨立,但由於法國殖民地中剛果在獨立後的國名也叫“剛果共和國”,因此兩個國家分別被稱為剛果(利奧波德維爾)和剛果(布拉柴維爾)。1965年蒙博託發動政變後,該國國名被改為“剛果民主共和國”,1971年蒙博託再次改國名為“薩伊共和國”,剛果河也改名為薩伊河。1997年第一次剛果戰爭爆發,蒙博託逃亡,解放剛果民主力量聯盟卡比拉自任總統,並將國名改回為“剛果民主共和國”並一直到今天。

    1911年的法屬剛果

    而剛果共和國則是從法屬剛果發展而來的。1880年,根據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與當地國王的協議,法國獲得剛果河以北地區的主權,法屬剛果殖民地建立。1903年,改名為中剛果(Moyen-Congo)。1908年法國組織了法屬赤道非洲,包括中剛果、加彭、查德和烏班吉沙裡(今天的中非共和國),布拉柴維爾被指定為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布拉柴維爾在1940到1943年成為自由法國的象徵性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屬剛果(中剛果)在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建立後獲得了地方立法權,而在1958年第五共和國建立後,法屬赤道非洲解散,法屬非洲(中剛果)作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一部分成為法國自治殖民地。

    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的國旗與國徽

    1960年8月15日,法屬剛果從法國獨立,定國名為剛果共和國。1968年剛果共和國發生政變,1969年恩古瓦比出任總統,並改國名為“剛果人民共和國”,1991年又改回“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的國旗與國徽

    至於葡萄牙屬剛果,今天是安哥拉的卡賓達省,當地人稱Tchiowa,與安哥拉本土中間隔著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片狹窄地帶,而卡賓達北面則是剛果共和國。1885年,《西姆蘭布科條約》使得卡賓達成為葡萄牙保護國。20世紀20年代被看做是葡萄牙屬安哥拉的一部分,1933年葡萄牙憲法區分安哥拉殖民地和卡賓達,1956年卡賓達重歸安哥拉總督管理,1971年葡萄牙憲法再次表達了卡賓達與安哥拉的區別,但1951年,包括卡賓達在內的安哥拉稱為葡萄牙海外省。1975年安哥拉獨立,卡賓達成為安哥拉的一個省,但卡賓達一直對其地位不滿。

    剛果共和國(綠色)、卡賓達(紅色)、剛果民主共和國(藍色)以及安哥拉(粉色)

    這樣,兩個剛果都叫剛果,不過一個叫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個叫剛果共和國,為了區分這兩個國家,所以我們在叫他們的時候,分別成剛果(金)和剛果(布),以首都簡稱作為區分他們的標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給君子蘭施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