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坐古談今
-
2 # 澹奕
春秋戰國都是“東周”,之所以將東周亂世分為春秋與戰國,還是因為周天子。春秋時代奉行“王道”,而戰國時代奉行“霸道”,春秋時代的攻伐以讓敵人屈服為目的,但到了後來,小國紛紛滅亡,天下成了大國之間博弈的格局,周天子名存實亡,春秋時代的最後一點威嚴也喪失殆盡。
春秋之後是戰國,但兩者是一樣的,都是亂世,只不過因為天下格局的演變而將之分為春秋戰國兩個部分而已。
奴隸制的土崩瓦解,以及傳統禮樂制度的徹底破壞,有著漫長的歷史,原本週王室分封列國是為了拱衛自己,沒想到只是給自己掛了索命繩,春秋時代諸侯尚且“尊王攘夷”,戰國時代,周天子已經名存實亡可有可無,只不過礙於合縱連橫,誰也不敢先動手,周天子得以苟延殘喘。
春秋戰國之後,依舊是大統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大統一——秦帝國的建立,中國正式步入封建中央集權的時代。
-
3 # 宋安之
首先春秋戰國是一個整體,都屬於東周。
春秋到戰國的標誌性事件有兩個,一、三家分晉,二、田氏代齊,至此戰國七雄正式形成,春秋時還講究禮儀,還“尊王攘夷”(類似於後世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發生以上兩件事情以後,代表著道德淪喪,禮樂制度的崩壞,諸侯撕破最後偽裝,開始了真正的爭霸天下,周天子名存實亡,也沒有利用價值,只不過礙於其正統性才沒有被諸侯殺之。
春秋戰國是奴隸制社會最頂峰時刻,也是最後的光芒,春秋並不是沒有像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那樣後面就是統一,而是因為春秋戰國是一個整體,他們之後也統一了,而且是開天闢地前所未有的中國第一次統一,奴隸制社會進化成為封建社會,奴隸制社會在發展最強盛時刻(戰國七雄),演變幾百年最終一統也是很正常。
就好比最後封建王朝清亡後,轉變成為民主自由社會的所謂統一民國也是內憂外患,戰亂不止,最終分崩離析,到新中國後才真正統一穩固。
中國上下五千年,奴隸制社會進化封建社會,封建社會進化民主自由社會,只有兩次,當然不同於封建王朝普通的改朝換代,春秋戰國紛紛擾擾幾百年亂世後統一也屬正常。
回覆列表
春秋的亂的結果不是一家獨大,沒有形成統一的條件。亂中新的因素總要有一個成長過程,新舊之間總要糾纏對立。春秋社會是奴隸社會各項制度開始被人懷疑到蔑視的過程,戰國社會則是奴隸社會各項制度從蔑視轉向建立新制度的過程。
相反,提問者說的亂世之後的統一,則是在戰國的亂後形成的新的制度內的戰亂與統一。沒有全社會階層從懷疑到蔑視再到打破的思想“革新”過程。
(1)長久的戰亂,使得各國開始逐漸拋棄“周王”,這一思想變化需要時間
西周時期就有楚國開始蔑視周王,鄭莊公甚至把周桓王給打敗了。春秋時期就如此,到了戰國時期,周王的權威就冊封權威了。例如公元前前334年魏、齊稱王;誅殺了商鞅後,公元前325年秦國改“公”稱“王”、同時韓稱王;公元前323年,趙、燕也稱王。
(2)春秋和戰國的亂是不同的,商鞅變法是關鍵
春秋的亂是統治階層的自私自利,戰國的亂則是下層希求上進、底層希求統一和平的亂,關鍵就是商鞅變法
春秋經過二百多年的時期,周朝的分封制、土地國有、宗族控制統治職位等問題逐漸被人們拋棄。二百年的戰爭上述這些制度越來越被人視為該拋棄的。
戰國時期,不斷地以下犯上就是人們新的思想逐漸成為主流的過程。到了商鞅變法時期乃是集大成時期,廢除井田制逐步將國有土地制度變為私有土地、推行郡縣逐步樹立中央集權、以軍功作為渠道上升的標準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等。這些都需要時間甚至鮮血,商鞅就為此被殺,之前的吳起被殺等。
這些都需要時間!在這一過程中,誰先徹底打破奴隸社會制度思想誰就徹底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