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94765828017

    解說 “平庸” 二字時,很多人想到是隔壁家能說會道卻不怎麼有錢的二狗子,絕不是發跡的地方首富,這本身就構成了誤解。事實上,以掙了大錢,起了大勢來定義不平庸,已經暗示了某種平庸。

    曹公在紅樓夢中擬有一聯與問題相似,聯中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然而在此章節,曹公借寶玉之口不堪忍受,表達了對此跡象反對的觀點。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的開篇中,也曾描述過類似的平庸之象:“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姓名去求他,及到手之後,味同嚼蠟,自古至今,哪一個是看得破的?”

    舉這兩個例子,不過是說,若以此定義平庸,則年輕人過早的陷入社交,未免流於世俗,則暴露了他平庸的本質。

    說一個人年輕人諳於社交,不如說一個年輕人囿於社交。

    一個囿於社交,和一個樂於社交但遊離其外的人,相當於 “術” 與 “道” 的區別。術之者,不得其道,道之者,渾然天成。

    一個囿於社交的人,也很容易陷於社交冗餘的狀態裡。社交併不能創造價值,社交只是交換價值。若年輕人在社交領域窮盡其能,而不去自我沉澱,不若是一個本末倒置的愚者

    一個囿於社交的人,也很難領悟至高的境界。社交不外乎人與人,而境界則關乎人與之人,人與之己,人與之物,人與之社會,人與之自然,人與之規律。在西方哲學中,老子是頗受肯定的東方學說。而老子所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莫不如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流後可以吃排骨海帶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