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50543099384

    脈搏就是指淺表動脈的搏動。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脈搏的頻率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嬰兒每分鐘120-140次,幼兒每分鐘90-100次,學齡期兒童每分鐘80-90次,成年人每分鐘70-80次。另外,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可使脈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則使脈搏減慢。成人脈率每分鐘超過100次,稱為心動過速,每分鐘低於60次,稱為心動過緩。臨床上有許多疾病,特別是心臟病可使脈搏發生變化。因此,測量脈搏對病人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檢查專案。

    中醫更將切脈作為診治疾病的主要方法。切脈是中醫傳統的診病方法,在腕部分寸關尺三部,按浮中沉分類又稱三部九候。李時珍頻湖脈訣分28脈,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根據師承及臨床經驗,脈學一代代傳下來。自學必在學好中醫基礎後,再讀脈學有關書籍,接觸臨床慢體會。

    1、現在臨床把脈多取寸口脈,即把雙手橈動脈,分寸、關、尺,醫生三隻手指並排把於脈上,食指近腕端為寸,中指為關,拇指為尺。寸口脈屬手太陰肺經,肺朝百脈,故身體各個部位的狀況都可透過經絡反應到寸口脈上。

    2、分候:歷代分候不甚一致,而普遍公認的為左手脈候左半身狀況,右手脈候右半身狀況;寸脈候上焦(約為膈上),關脈候中焦(約膈下至肚臍),尺脈候下焦(約為臍下);左寸候心,左關候肝,左尺候腎,右寸候肺,右關候脾,右尺候腎(尺部亦有左候腎,右候命門之說)。

    3、浮中沉:把脈時手輕按(舉)為浮,中取為中,重按為沉。這樣三部九候都齊了。 在把脈的時候透過脈跳動的次數、浮沉、力度、寬窄、頻律等等綜合分析與正常脈象對比而得出異常脈象的不同之處,從而得出脈象所主病證。

    如:一息(醫生把脈時均勻呼吸一次)四至(脈跳動四次,偶有五次)為平脈(正常脈),一息三至為遲脈,多主寒證;一息六至為數脈,多主熱證;舉之有餘、按之不足為浮脈,多主表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為沉脈,多主裡證等等,這樣的單種脈像就有二十七種,再加上覆合脈像就更多。透過這些就可以綜合把握疾病現階段的病位(表裡)、病性(寒熱虛實)等情況從而為醫生判斷病證提供依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不要選擇不熟悉的領域,怎麼辦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