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其實是陰陽合曆,時節交替是以二十四節氣進行劃分的,詳見我的文章介紹。正月初一自然年的分界,也就是我們傳統的春節。而2017年雞年為丁酉年,2018年為戊戌年,那麼按照干支紀年的歷法,立春即為年度的分界,所以立春一到,就從雞年變成了狗年,但是從本質上講,都是年度的分界方法,只不過採取的測量標準不一樣而已。也就是說,立春之後、正月初一、公曆的元旦都屬於新一年的分界點,不能混用!
根據《漢書.律曆志》記載:“辰者,日月之會而建所指也。”這裡所指的月建為辰之所指。
古人所說的“月建”,是根據黃道劃分的一個天文學概念與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一一對應的結果,黃道 (即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的路線),將附近的一周天劃分為十二等分,由東向西按順序配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十二地支和十二月一一對應相配,分別建子月,建丑月,建寅月等,這就叫“月建”。月建的建即系正的意思,指的是劃分月的時間基準,中國古代三大曆法中,夏曆建寅、商曆建醜、周曆建子。農曆綜合陰陽曆的分法,配以二十四節氣,以立春為每年之開始,為什麼是立春而不是其他呢?
眾所周知,古人的方位辨別來說,東方屬木、震為東,顏色屬青,萬物復甦之兆,春之象也!而子屬於冬之屬,北方水居於寒地,所以根據前面二十四及節氣對應的天文與物候規律,立春即為一年之始,剛好對應著月建的寅月,所以後續沿用,一直都以寅月為一年之始,配置立春、雨水兩個節氣,以此順延!
十二月份又是如何確定的呢?這與太陽的週年運動引起的北斗星轉動有關。北斗星是大熊星座的七顆明亮的星,分佈成鬥形,因此中國古代稱為北斗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顆星組成鬥身;玉衡、開陽、搖光三顆星組成斗柄,古曰杓。用直線把天璇,天樞兩星連線起來向鬥口方向直對著北極星。北極星是夜空北方的一顆亮星,距地球北極很近,差不多正對著地軸,從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幾乎不變。北斗星圍繞北極星轉動,古人利用北斗星來辨方向,確定季節,即根據初昏時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農曆其實是陰陽合曆,時節交替是以二十四節氣進行劃分的,詳見我的文章介紹。正月初一自然年的分界,也就是我們傳統的春節。而2017年雞年為丁酉年,2018年為戊戌年,那麼按照干支紀年的歷法,立春即為年度的分界,所以立春一到,就從雞年變成了狗年,但是從本質上講,都是年度的分界方法,只不過採取的測量標準不一樣而已。也就是說,立春之後、正月初一、公曆的元旦都屬於新一年的分界點,不能混用!
根據《漢書.律曆志》記載:“辰者,日月之會而建所指也。”這裡所指的月建為辰之所指。
古人所說的“月建”,是根據黃道劃分的一個天文學概念與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一一對應的結果,黃道 (即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的路線),將附近的一周天劃分為十二等分,由東向西按順序配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十二地支和十二月一一對應相配,分別建子月,建丑月,建寅月等,這就叫“月建”。月建的建即系正的意思,指的是劃分月的時間基準,中國古代三大曆法中,夏曆建寅、商曆建醜、周曆建子。農曆綜合陰陽曆的分法,配以二十四節氣,以立春為每年之開始,為什麼是立春而不是其他呢?
眾所周知,古人的方位辨別來說,東方屬木、震為東,顏色屬青,萬物復甦之兆,春之象也!而子屬於冬之屬,北方水居於寒地,所以根據前面二十四及節氣對應的天文與物候規律,立春即為一年之始,剛好對應著月建的寅月,所以後續沿用,一直都以寅月為一年之始,配置立春、雨水兩個節氣,以此順延!
十二月份又是如何確定的呢?這與太陽的週年運動引起的北斗星轉動有關。北斗星是大熊星座的七顆明亮的星,分佈成鬥形,因此中國古代稱為北斗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顆星組成鬥身;玉衡、開陽、搖光三顆星組成斗柄,古曰杓。用直線把天璇,天樞兩星連線起來向鬥口方向直對著北極星。北極星是夜空北方的一顆亮星,距地球北極很近,差不多正對著地軸,從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幾乎不變。北斗星圍繞北極星轉動,古人利用北斗星來辨方向,確定季節,即根據初昏時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