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issf42620

    事實上,的確是有一定的影響來源於電站,但也不是絕對的。單從燈光忽明忽暗的閃爍來看,可認為和電廠關係不大,這種現象稱為閃變。由於一般用電裝置對電壓波動的敏感度遠低於白熾燈,為此,選擇人對白熾燈照度波動的主觀視感,即“閃變”,作為衡量電壓波動危害程度的評價指標。閃變的主要決定因素有:

    1、供電電壓波動的幅值、頻度和波形;

    2、照明裝置,對白熾燈的照度波動影響最大,而且與白熾燈的瓦數和額定電壓等有關;

    3、人對閃變的主觀視感等。研究表明,人眼對電壓波動頻率8.8Hz左右最為敏感。在用電環境中,不光存在基波、諧波、次諧波、高次諧波,同時也存在間諧波。按照國際標準IEC6100-4-7(電源系統及併網裝置的諧波、間諧波測量方法和測量儀器技術標準)的定義,通常所說的諧波是工頻整數倍的頻譜分量,間諧波是指非整數倍基波頻率的諧波,而低於工頻的間諧波稱為次諧波,頻率在2kHz~9kHz範圍內定義為高次諧波,如其中間諧波產生於非線性的波動負荷(如電弧爐、電焊機、變頻調速裝置、感應電動機等)。由於各次間諧波週期與基波不同步,如果電壓中包含間諧波,會使電壓幅值發生波動,實際上就是電壓閃變的一種形式。如果波動的幅度足夠大,波動的頻率在人類視覺敏感範圍內,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照明燈閃爍。所以以後再遇到樓道或房間的燈突然亮了一下,不要再懷疑是自己眼花了或聯想起某些片段而自己嚇自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破用英語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