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磨史刀

    從意境角度來看,王維的詩更勝一籌!

    從意境的角度看,王孟都注重主體性和客觀性,形成了畫面的和諧與美感。但孟浩然的詩歌往往以情景交融而告終。王氏詩歌不僅促進了山水的交融,而且還包括“哲理”一詞。因此,在王的詩歌中,我們常常可以捕捉到“哲學沉思的精神”。儘管這一哲學得益於禪宗,但畢竟它使王的詩歌更為深遠。孟也追求景物的和諧靜美,但是僅僅停留在情寄於景,感懷生活,主題顯得不夠開闊。

    王維不僅精通音樂和繪畫,而且擅長佛教和禪宗。他習慣於冥想自然。他在創作時,經常把禪宗與山水的審美體驗結合起來。他常常把自己置身於山川之中,感受大自然的靈感,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處於一種超然的狀態。因此,王維的山水詩傾向於自然的“空靈”之美,顯得更加純淨,達到了“無,何處生塵”的境界,體現了佛教境界向藝術境界的轉變,尤其是禪宗思維方式和禪宗快感境界的直接啟示和借鑑。

    就意境而言,孟浩然的詩不夠王維的高遠。

    王維在禪意的追求上更是出神入化,如他的五絕名篇《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夜晚寧靜,春天的山峰在月光下空空蕩蕩。山澗中不時傳來幾聲鳥鳴,引燃了春夜的寧靜與溫暖。它表達了詩人的禪意、禪意和心境的寧靜。透過處理空與實、動與靜、主與次的關係,影象得到了高度的概括。

    孟詩中的大部分氛圍也是“安靜”的。但這種寧靜不是“空靈”,而是一種存在於自然界的“寧靜”。詩人任性而自然的閒暇心態中,有一個明朗而美麗的場景。另一個例子是詩“夏天南寧懷辛達”。如詩人在涼爽的夏夜想念他的朋友。詩歌語言簡單,自然觀自然。詩歌創造了一個異常安靜和遙遠的領域。然而,在他的田園詩中,隱士的快樂和不滿現實更為突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右大腿根外側突然痠痛,常常痛一會就會好,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