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歌的1.0版,是由英國駐日大使館護衛隊軍樂隊隊長約翰·威廉·芬頓譜曲的。1869年,約翰·芬頓向他的日本同行介紹了英國國歌God Save the Queen.(《天佑女王》),並強調了擁有國歌的必要性。他表示:如果有人提供歌詞,他願意譜曲。於是,日本軍樂隊便請日語、中國歷史和文學修養都很好的薩摩藩步兵隊隊長大山岩(此人後來成為日本陸軍大臣),為國歌選擇恰當的詞。大山岩從一個叫《蓬萊山》的集子中選了一首俳句。約翰·芬頓為這個俳句譜了曲。但日本方面認為,旋律缺乏莊嚴感,不適合作為國歌。因此,國歌1.0版在6年後的1876年被廢棄。
目前作為日本國歌的《君之代》是國歌的3.0版,此前還有兩個沒有被採用的版本。下面,我扼要講一下這三個版本的產生經緯,以及日本國歌《君之代》為什麼像“哀樂”。
日本國歌的1.0版,是由英國駐日大使館護衛隊軍樂隊隊長約翰·威廉·芬頓譜曲的。1869年,約翰·芬頓向他的日本同行介紹了英國國歌God Save the Queen.(《天佑女王》),並強調了擁有國歌的必要性。他表示:如果有人提供歌詞,他願意譜曲。於是,日本軍樂隊便請日語、中國歷史和文學修養都很好的薩摩藩步兵隊隊長大山岩(此人後來成為日本陸軍大臣),為國歌選擇恰當的詞。大山岩從一個叫《蓬萊山》的集子中選了一首俳句。約翰·芬頓為這個俳句譜了曲。但日本方面認為,旋律缺乏莊嚴感,不適合作為國歌。因此,國歌1.0版在6年後的1876年被廢棄。
國歌2.0版是英華人韋伯作的曲,這是通常的說法。其實,準確說是韋伯被作曲。實際上是日本人在韋伯為男聲合唱團譜寫的旋律中,添加了作為歌詞的《君之代》。由於歌詞字數不足,所以追加了幾行,弄得不倫不類,而且日本宮廷認為,韋伯譜寫的曲子太過西洋化。因此國歌2.0版也很快夭折。
國歌3.0版,也就是《君之代》,產生於1880年,其歌詞選自公元905年由“日本詩聖”紀貫之奉敕命編撰寫的《古今和歌集》的《我之君》。歌詞大意是,“吾皇盛世兮,千秋萬代;砂礫成巖兮,遍生青苔”。樂曲的產生,按照日本官方說法,《君之代》是由宮內省式部察樂師奧好義譜寫原曲,由雅樂師林廣守配和聲的。實際上,真正配和聲的是德華人埃克特。但日本政府覺得國歌由外華人配和聲說不過去,所以對外一直宣稱是林廣守配的和聲。
《君之代》的旋律風格有傳自中國的雅樂的韻味,因此聽起來讓人多少感到帶有“哀樂”的韻味。實際上,《君之代》的原曲是由被認為屬於“和風”的代表作《壹越調》的旋律構成的,而艾克特又加入了西洋韻律的元素。因此,《君之代》的旋律事實上是和、漢、洋“三位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