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蠟筆小新,發現日本的家庭主婦很會過日子。那麼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如何呢?據說美國人根本不懂啥叫勤儉,真的如此嗎?
注意我說的勤儉是一種文化傳統,不是指吝嗇。
回覆列表
-
1 # Talkroom心理諮詢
-
2 # 閒看秋風999
當然有。
不過在回答之前,還必須對這裡的“美華人”下一個定義。因為,美國建國兩百多了,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美國這個移民國家國民的成分也越來越複雜。簡單說就是,現在的美華人除了為數不多的“清教徒“以外,已經完全不同於最早來到北美洲這塊土地的那批“香客”(pilgrim)了。
歐洲宗教改革後,基督教 出現了一個新的流派或者分支,即“清教”(Protestant);這些人因為不滿羅馬天主教,所以立意分家“單過”。
當時的英國就有不少這樣虔誠的清教徒,陸續來到北美以後,仍然保留著宗教信仰,其中的一條就是“勤儉節約”,不得暴殄天物。
換句話說,就是要懂得如何感恩。因此,這些人在得到當地原住民幫助,奪得豐收後,還特地創設了一個節日,這就是“感恩節”。
感恩節,就是要感謝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感謝上帝的眷顧,感謝父母以及妻兒的堅持和不離不棄。
透過篤信上帝,努力工作,勤儉持家,善待他人,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就是後來全世界移民追隨的“美國夢”的雛形。
兩百多年過去了,現在還有多少美華人能夠這樣做呢?宗教信仰的不同,各自文化背景不一樣,所以勤儉節約的傳統也就不多了。
最後,勤儉節約與消費拉動經濟的理論又是背道而馳的。如果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話,經濟發展豈不是一句空話?
所以,現在的美華人主流文化就是“提前消費”,借債貸款過日子。不過這已經超出了答題範圍。打住。
有的。美華人的信仰裡有追求真理的基因。他們認為自己所需要的汽車,房子,愛情,財富,都需要自己去奮鬥,所以才有美國夢的說法。對於自己奮鬥來的東西都是很珍惜的,不會隨意浪費。再加上他們有基督教的文化,那就更加註重節約了。他們會感謝上帝賜予食物,浪費食物是種罪過。
我覺得只有信仰裡的東西,才會分佈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平淡的你都忘記了它的存在。這才是珍貴的。
重要的是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