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麓風軒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我們大部分人以為“字”的本意就是漢字,其實不然!

    “字”的造字法是“會意兼形聲”法。說是形聲字:從宀( mián)從子,子為聲部。作為會意字,即在屋內生孩子。因此“字”的本義就是:生孩子。

    《說文解字》中說:字,乳也。中國最早的一部百科詞典《廣雅》中說:字,生也。

    1、形象地來展示一下金文、小篆中的“字”:

    2、再來看一下《說文解字》中的解釋

    “字”的造字法是“會意兼形聲”法,從上述文獻中得到清晰闡述。

  • 2 # 特別能戰鬥

    上面的仁兄回答的很好。把“字”的原意闡述的非常清楚。我再略微補充一下。

    會意屬於“六書”之一,所謂“六書”是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型別,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說中華文字,尋根溯源,一般情況下還是要從《說文解字》這部書開始。

    《說文解字•敘》中把“字”說的很明白:“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整個回答的中心,別的不看,您只看這一句也可以了)

    什麼意思呢?

    簡而言之,這段話把我們經常說的“文字”一詞說清楚了,“文字”是一個詞,分開是“文”和“字”,“文”和“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說的是“文”的含義,是說最早的漢字是“依類象形”,也就是象形而來,這是最早最早的漢字,叫做“文”,“文者,物象之本”。寫出來什麼像什麼,怎麼像怎麼寫。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是說“字”的產生,是在“文”的基礎之上孕育、衍化而來,如同“文”之子。《說文解字》中共有象形字二百多個,所佔比重不大,但是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等等那麼多漢字都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產生的,也就是“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以上拙見,好比魯班門前玩斧頭、關公面前耍大刀、模特兒面前比身材,姚明跟前比高低,在各位大家面前,自不量力,愚見愚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楚門吉他850SFT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