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flus25114

    鸚鵡幼鳥在不同的階段餵養的方法也不同,主要分為絨羽期、針羽期、飛羽前期、飛羽後期,每一個階段餵養方法如下:

    1、絨羽期:出殼一週內的雛鳥,眼未睜開,全身披著在卵內已經形成的稀疏絨羽,頭部勉強能抬起,還不能發出乞食聲食後即垂頭而睡,這時期的雛鳥最難養,尤其剛出殼的2-3天雛鳥,切記不要驚嚇。

    2、針羽期:這時期短,3-4天后羽軸頂羽鞘開裂,長出羽片。這時期雛鳥食慾開始旺盛,食量逐漸增加。飼料中要增加蛋殼粉或鈣粉,以防發生軟骨病。

    3、飛羽前期:這時期從針羽的頂端有飛羽長出,形狀似鍋鏟,故稱“剷刀毛”,鳥體比絨羽期長大幾倍,一般出殼12天后會爬高、行走。人工飼餵的鳥3-4小時喂1次,早上6:00喂料,遇氣溫高時,喂料後再適量喂些清水。

    4、飛羽後期:這時期出殼25-30天的雛鳥,可以離巢上籠飼養,籠內建食缸、水缸,除每天人工輔助喂幾次食外,逐漸訓練鳥兒採食,硬料可以增加,多喂穀子,稗草籽和增加適當的蛋米。擴充套件資料:鸚鵡在取食過程中,常以強大的鉤狀喙嘴與靈活的對趾形足配合完成。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在樹冠中攀援尋食時,首先用嘴咬住樹枝,然後雙腳跟上;當行走于堅固的樹幹上時,則把嘴的尖部插入樹中平衡身體,以加快運動速度;吃食時,常用其中一足充當”手”握著食物,將食物塞入口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籃網VS76人G4,雙方爆發大沖突,巴特勒、杜德利被驅逐,當時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