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身心安頓

    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二、我見

    1、吾十有五而至於學。

    孔子說,自己在十五歲的時候,就立志想要搞明白天地之理;

    2、三十而立。

    而在十五歲到三十,經歷了長達十五年後,最終在三十歲的時候,將十五歲隱隱約約的目標而真正確立起來。就是要搞明白天地之理。

    3、四十不惑。

    十五到三十,有十五年的差距。摸索的過程時間總是相對長一些。而三十到四十,只有時間時間,但是因為目標確立了,效率就高了。要做的事情也會順利。各種成果不斷展現。

    而到四十真正做到不惑。無論外界如何給於眼花繚亂的影響,自己都能保持如如不動。比如,今天一個人開始透過節食調整體重,剛持續了三天,就有朋友在耳邊說,不要採用這種辦法,對身體傷害很大的,還會有強烈的反彈。於是自己就猶豫不定的,在半推半就中,放棄了信誓旦旦的調整體重的計劃。

    一方面說明,這個人內心深處沒有強烈的渴望,很容易就被幹擾了;另一方面,也說明,這個人的採用的透過節食調整體重的這個計劃,不是根植於內心的想法。

    因此就很容易被幹擾了、被影響到了,這就是受到“惑”了。

    而真正的“不惑”,無論別人給與什麼形式的影響,都不會動搖自己的觀點了。孔子四十歲的時候,做到了“不惑。”

    ——————————

    朱立紅

    葡萄酒文化及產品傳播

    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和感悟

    行走中的人文記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娘結婚戴胸花是戴在左邊還是戴在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