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堅海闊

    論語就是課堂筆記,孔子的話很多都是依據一些背景而說的,今天很難知道這些背景。我想容易誤解的是後兩句,相互矛盾。不過也不比在意,孔子邏輯性不強,很多話都是可以拿自己的磚砸自己的腳。比如說,我講的不與漢奸同文,就來至於孔子不飲盜泉之水。

  • 2 # 花木蘭

    謝邀。這段出自《論語:憲問篇》先翻譯成白話文:孔子說:有德行者可會說話了,但是會說的人未必有德。而有仁德者肯定是勇敢者,但是勇敢的人未必有仁德。按照孔子的思想是崇尚道德,而非匹夫之勇。在《述而》中有記載:“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乎!"子路日: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無不與也。必也臨哥而懼,好謀而成者也"這段充分表明孔子在讚揚顏淵的君子之仁德,嘲笑子路的無頭腦的匹夫之勇。孔子滿口仁意道德,以仁施政。論證德,智,勇三者之間的關係時偏於仁德。第一句仁德之人善言,但善言者未必有德。這容易理解,能說會道,善於狡辯者未必有德。後者仁德者有膽略,這個不敢苟同,大家所見的是有仁德者大肚量,容易走中庸之道,遇事縮頭縮尾,談何有勇!往往錯失良機,釀成千古大恨。機遇是瞬時的,一眨眼沒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當然我們不贊成匹夫之勇,但在大事上要有勇有謀,小事上仁義道德。有一句話叫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同志的殘忍,讓羊和群狼講仁意道德,有可行性嗎?

  • 3 # 劉志陽45381491

    本意個人覺得:道德高尚的人說的話,都是出自內心或是經驗之談,對說出的話負責任。而說話的人不一定有道德心。仁心宅厚的人為了大義必勇,而勇猛的人不必仁慈。這兩者容易誤解的都是後一句, 有性格 有成就 就是無長遠大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英語的虛擬語氣中,怎樣區分一句話該用現在的,過去的,將來的?有時也沒給時間詞,怎麼區分?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