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1個人生活
-
2 # 謝俊撰世界
自古就有“以銅為鑑,正衣冠;以史為鑑,知興替”的說法,而把歷史比做“分光鏡”,不過現代對這種看法的延伸。
古往今來,人處其時也似身在局中,很多的真偽忠奸,利弊得失,不經過歷史的檢驗,又怎能分辨得清!正像分光鏡能分出鋯石還是璞玉,能濾出雜色,透出光譜本真的光芒!
紛紛擾擾一個“小破球”,無論是“普大帝”還是“推特王”,終究逃不脫歷史“分光鏡”的透視,做一份歷史答卷,分數出來時也就定論了。有些很快就會知道結果,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成色不夠的普通品。有些似乎歷史也無法給出答案,那是因為還不夠久遠,當已然看到歷史的我們也成為歷史時,方才能夠明瞭!
-
3 # 江小舟5
古人寫歷史殺頭都不變更,現在的近代史是政治的工具,增增減減,虛虛實實,現在是這種說法,若干年後又是一種說法。難辨真偽。
-
4 # 雲華7027
歷史記載大多數、大方向是有參考價值的,但寫歷史的人也容易受當時大勢影響。例如很多有影響的人物由於後代沒有繼任接班人,評價就不高。後代繼任皇位,評價就揚善隱惡。秦始皇、楊廣屬於前一種,劉邦、李世民、朱元璋就屬於後一種。
1,歷史是嚴肅的,應該是史實。不能對一些事件加入戲說的成份
2,歷史的作用本身就是給後人一個借鑑,這樣的比喻也不為過,
3,現在的一些書籍對歷史的曲解太大,近日看了一本“南渡北歸”。其中對民國一些人物的描寫簡直讓人失望。
4,正如唐太宗所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