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98727556629

    很簡單,劉邦成功建立起一個功能全、效率高、目標一致、利益一致的團隊。項羽始終沒有這樣的團隊,基本上是靠自己,而一個人,即使能力再強,也無法戰勝一個高效的團隊。劉邦的團隊中,內政有蕭何,軍事高參有張良、陳平等人,外交有酈食其、陸賈、隨何等一大幫人,軍事方面則有韓信、曹參、樊噲、酈商、王陵等一批將領。此外還時不時有外部人員為他出謀劃策,如袁公這樣的人。“疲楚之計”就是袁公為劉邦想出來的,其要點很簡單,就是讓劉邦自己當靶子,吸引項羽率楚重軍來攻打,劉邦不需要取勝,只要能抗住項羽的攻擊就行。然後漢軍分兵,在項羽的後方大搞多種形式的戰爭。如韓信進行戰略大迂迴,從戰略上控制楚國周邊,完成形式上對楚的戰略包圍。而劉賈則進入楚地,與彭越一起大搞游擊戰爭。項羽往往顧此失彼,來回奔波。可以說這條計十分毒,十分有效。項羽不斷的取得勝利,但卻兵越打越少,越打越累。可以說項羽最終就是死在這條計上。除了有這個高效的團隊外,劉邦成功的建立起一條反項統一戰線。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燕王臧荼等之前都是楚的盟友。劉邦派出的遊說團成功的說服這些諸侯王與漢王聯合,建成了統一戰線。當然大家都是無利不起早,劉邦也是花了血本的,楚漢戰爭結束後,這些諸侯王控制的地域和人口漢朝直接控制的要大要多。而且在項羽存在時,這些人是劉邦的盟友,但是當項羽不存時,這種結盟關係其實也就不存在了。項羽沒有自己的團隊,在楚漢戰爭中基本上到處充當救火隊員。到了楚漢戰爭後期,終於自己也累爬下,也當不了救火隊員,自己的老巢彭城也被漢軍拿下。鴻溝議合後,項羽已經是無家可歸,只好往東南撤軍,撤到哪,估計他自己也不知道。就在垓下之圍前兩個月,他在東南的大司馬周殷叛楚歸漢,並且率軍佔領六安,成功與漢將劉賈和淮南王英布會師,其實項羽連江東也沒得回了。總得來說,劉邦個人能力差,遇事總要問周圍的人“為之奈何”;自己在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時,常說“固不如也!”,一點不敢到害羞,就是這種品質,使得他周圍形成一個團隊。項羽能力強,他不需要高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推薦幾本主角得到領主系統的好看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