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記sj

    中國傳統士人之三不朽者 —— 立德、立功、立言。

    據說,中國幾千年歷史上能做到這“三不朽”的只有兩個半人:一個是孔子,另一個是王陽明,曾國藩只做到了半個“三不朽”。

    常人只要能其中一項,做到有所成就,就可以青史留名,而王陽明先生三項都做到了人中極致。

    立功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並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之戰中,以圍魏救趙之計,35天就平定洪都擁10萬叛軍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立德

    他創立“心學”,提出了“致良知”的學說,在當時桃李滿天下,擁有忠實的弟子數萬之多。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北韓半島以及東南亞,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受眾極多,世稱姚江學派。

    立言

    陽明心學,其遠承孔孟之道,近繼象山學派,而自成一家,橫空出世,震古爍今。

    先生開啟了:以“良知”為德性本體,“致良知”為修養方法,“知行合一”為實踐功夫,以“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為最終目標的“內明外用”之學。

    以至於到了今天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否則其內(心)昏昏,其外(事)也就噩噩了!

  • 2 # 榮光與溫柔

    樓上說的對,但是我認為王陽明最重要的頭銜是思想家。如果沒有滿清入侵,陽明心學將完全壓制程朱理學,這樣的話,中國也許就沒有這屈辱的一百年了!

  • 3 # 冬天的溫暖rxm

    何為道,正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覺踐行著心學的內涵,心中所堅守和秉持的東西正是那良知。不是說學識多麼厲害歸結於外在因素,而是自心的深刻領會伴隨的致化於大眾,也就是無私奉獻才是根本歸宿。(比如學識淵博必要致力於社會才是有用,需要堅守道義和底線,這就是良知的作用。)

  • 4 # 代用名

    因為王陽明對自己非常苛刻到最後才能成為聖人,所以世間很少人這樣事事物物都能剋制自己,從不放縱念慮私慾膨脹狂妄。就是因為無我;只有吾道。“我與吾”意思接近而不同。

    大概意思如下,更重要是意會很難言傳。

    吾:是遵循天則規律無我,依著行事

    (天理之行),

    我:是慾望之私障蔽規律,固執行去

    (人慾之動)。

    王守仁:循天理,去人慾。心如明鏡,物來順應!知行合一!

    眾人也明白其道理但是說一套,遇事又會亂做事且不同,知行不一人慾萌動難以摒棄錯亂交集不堪,不能恆定心志。若有克己否定行徑便不甘不願,聖賢則是克己最後成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HUAWEI WATCH 2三方app如何安裝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