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字士龍,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出生於三國時期江南名門望族,為東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五子。與其兄陸機合稱“二陸”。
陸雲詩文不遜其兄陸機,但其文人情懷和文人風骨遠超其兄陸機。提問者以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陸機之弟稱呼陸雲,有失偏頗,好像陸雲成為兩晉名人是沾了其兄陸機之光似的,這點對陸雲絕對不公。
陸雲少聰穎,六歲即能文,被薦舉時才十六歲。太康十年,陸雲隨其兄陸機到京城洛陽,訪得太常張華,得到張華賞識,並介紹給劉道真,日後二陸名氣大振,文才傾動一時。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這說明陸雲在文才和其兄不分伯仲。
中國歷史上,文人歷來以匡扶正義、安穩社稷為己任,這就是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國、兩晉時期,武將名士,能人輩出。陸雲能青史留名,憑的其實是文人的胸懷天下情懷和文人的風骨。陸雲後任吳王司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諫,經常批評吳王弊政,頗受司馬晏禮遇,先後曾任尚書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清河內史等職。他為官清廉政績顯著,聲望極高,勸惡周處從善,極受百姓敬仰。
如果說,陸雲在青史留名上沒沾其兄陸機之光。但在生死卻沾了其兄之光。陸機死於“八王之亂”而被夷三族後,陸雲也為之牽連入獄,最終遇害,時年四十二歲,無子,由門生故吏迎葬於清河。陸雲也史稱陸清河。
陸雲。字士龍,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出生於三國時期江南名門望族,為東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五子。與其兄陸機合稱“二陸”。
陸雲詩文不遜其兄陸機,但其文人情懷和文人風骨遠超其兄陸機。提問者以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陸機之弟稱呼陸雲,有失偏頗,好像陸雲成為兩晉名人是沾了其兄陸機之光似的,這點對陸雲絕對不公。
陸雲少聰穎,六歲即能文,被薦舉時才十六歲。太康十年,陸雲隨其兄陸機到京城洛陽,訪得太常張華,得到張華賞識,並介紹給劉道真,日後二陸名氣大振,文才傾動一時。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這說明陸雲在文才和其兄不分伯仲。
中國歷史上,文人歷來以匡扶正義、安穩社稷為己任,這就是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國、兩晉時期,武將名士,能人輩出。陸雲能青史留名,憑的其實是文人的胸懷天下情懷和文人的風骨。陸雲後任吳王司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諫,經常批評吳王弊政,頗受司馬晏禮遇,先後曾任尚書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清河內史等職。他為官清廉政績顯著,聲望極高,勸惡周處從善,極受百姓敬仰。
如果說,陸雲在青史留名上沒沾其兄陸機之光。但在生死卻沾了其兄之光。陸機死於“八王之亂”而被夷三族後,陸雲也為之牽連入獄,最終遇害,時年四十二歲,無子,由門生故吏迎葬於清河。陸雲也史稱陸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