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97093936904

    漢朝的前後左右將軍,金印紫綬,位在卿上,不常設。而徵、鎮更不常見,偶有徵西、徵南見於史冊,都是普通雜號,地位肯定在前後左右之下。

    但漢末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徵、鎮、安、平被授予勢力強大的地方軍閥,其地位已經與前後左右接近。比如劉表的鎮南、陶謙的安東、劉備的鎮東、馬騰的徵西等。

    建安時期,又出現了變化。曹操針對漢中、荊州、江東形成的三面威脅,設立了三徵,分別是徵西夏侯淵、徵南曹仁和徵東張遼。但問題在於,這三徵是漢官還是魏官?考慮到夏侯惇的前將軍明確為魏官,則三徵為魏官的可能較大。

    與此同時,劉備又表黃忠為徵西將軍,事在稱漢中王前,則是漢官無疑。此徵西又排在蕩寇關羽和徵虜張飛之後,則當為一般雜號。

    曹丕即位後,在三徵的基礎上,設立了徵、鎮督軍制,以徵、鎮將軍來作為某一戰區的統帥。如鎮西曹真督雍涼、徵南夏侯尚督荊州等。需要注意的是,四徵四鎮在此時是完全平級的,鎮東、徵東,鎮南、徵南,其區別僅是所督區域的不同。

    但曹魏中後期,出現兩個特點,一是隻有由鎮到徵者,而無由徵到鎮者;由鎮到徵時,多用轉字,但偶有用遷字者。綜合分析,曹魏中後期,四徵班位或已在四鎮之前。

    劉禪時期,徵、鎮的地位與魏國不同,按《蜀漢政治制度史考論》的分析,蜀漢的四鎮似略高於四徵,且徵、鎮地位都在前後左右之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唱歌時怎樣才能很好的跟上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