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點點歷史

    說到“百日維新”我們一定最先想到清末那場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動的政治改革最終以康有為、梁啟超出逃,“戊戌六君子”被殺而告終。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戊戌變法”之前的一千多年,唐朝末年也發生過一次改革,時間比戊戌變法稍長,改革派掌權146天,唐末的這次百日維新被後世稱之為“永貞革新”,也就是“二王八司馬事件“。

    永貞革新的背景

    永貞是唐順宗李誦的年號,唐順宗室唐朝第十位皇帝,經歷過安史之亂的唐朝已經元氣大傷,宦官專權、藩鎮割據使得皇權已經被嚴重削弱,此時的大唐急需一場改革重新走上正軌,接受這個重任的正是李誦。

    李誦,是唐德宗李適的嫡長子,早早就被冊立為太子,在儲君的位置上一坐就是26年,經歷了唐末的種種混亂,李誦深知大唐的弊端,史書評價其為“慈孝寬大,仁而善斷。”,所以李誦即位伊始就重用了“二王八司馬”開始改革。

    二王八司馬

    其中的“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馬”指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

    其中核心人物王叔文、王伾都是太子李誦的東宮侍讀,備受信任,所以李誦即位後的改革重任就落在了他們身上。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打擊朝中宦官,抑制地方藩鎮,懲治貪官汙吏,重建中央集權。

    永貞改革失敗的原因

    這次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權力基礎的薄弱,宦官和藩鎮割勢力已經樹大根深,二王八司馬新人上位毫無辦法,新政如同畫餅充飢沒有實際意義。

    此外唐順宗李誦也不爭氣,由於身體羸弱,即位多數時間處於重病階段,由於中風口不能言,下達命令只能靠王叔文等人口傳。失去了皇帝這個靠山,改革這件事就更不靠譜了。

    “永貞革新”的結局是悲慘的不僅“二王八司馬”俱被貶,連皇帝李誦都被宦官逼迫傳位給兒子李憲,自己當了太上皇,不久之後一命嗚呼離奇死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得醜的男生人生下場都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