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蕭99
-
2 # 平常人246089341
科學家發現物體顏色與溫度之間的關係,溫度越高,輻射能量越大,光子能量越強,波長越短。最熱,最年輕的恆星會發出藍色的光,年邁的溫度低,常發出紅色的光。對上萬億千米的恆星,透過濾光鏡的光學儀器來顯示恆星波長,確定恆星整體顏色。
科學家發現物體顏色與溫度之間的關係,溫度越高,輻射能量越大,光子能量越強,波長越短。最熱,最年輕的恆星會發出藍色的光,年邁的溫度低,常發出紅色的光。對上萬億千米的恆星,透過濾光鏡的光學儀器來顯示恆星波長,確定恆星整體顏色。
天體的溫度一般指的是天體的輻射溫度,也就是天體輻射到宇宙中的電磁波的對應溫度。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測量天體的溫度,一般都是表面大氣層的溫度,而內部的溫度是根據天體模型計算出來的。
因此,我們一般是根據測量天體的熱輻射來確認天體表面溫度的。當物體溫度較低時,主要以不可見的紅外光進行輻射,當溫度為300℃時熱輻射中最強的波長在紅外區。當物體的溫度在500℃以上至800℃時,熱輻射中最強的波長成分在可見光區。
由上可以得出,不同的溫度是對應著不同的電磁波長的。
我們專門對天體的光譜進行了分類,以顯示不透過的溫度:
光譜型是恆星的溫度分類系統,依恆星光譜的型別,把恆星分成O、B、A、F、G、K和M等型別。
O:藍色。溫度高於25,000K
B:藍到藍白色。溫度在11,000至25,000K之間
A:藍白色到白色。溫度在7,500至11,000K之間
F:白色到黃白色。溫度在6,000至7,500K之間
G:黃白到黃色。溫度在5,000至6,000K之間
K:黃到橙色。溫度在3,500至5,000K之間
M:橙到紅色。溫度低於3,500K
這7種是最常見的分類,其下還有更詳細的分類,另外還有些不常見的型別分類,比如W,L,T……等。
總之,我們透過觀測天體的光譜就可以判斷出其表面的溫度和型別,簡單來說,我們只要看到恆星的樣子,就可以獲得諸如溫度,質量,主要成分等諸多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