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典守望者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在乾隆皇帝屏藩多爾袞的詔書中明確寫到:“朕以為應加恩,復還其睿親王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並令補繼襲封,照親王園寢制度修其塋墓,仍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只是歸還了多爾袞的王爵,諡號為忠,就應該是為睿忠親王,至於之前的成宗義皇帝自然是不可能了。

    關於他的罪行,乾隆皇帝在詔書中也說得明白,“定國開基,以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顧以攝政有年,威福不無專擅,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這就說明,雖然睿親王有開國之功,定國之業,可是他專橫跋扈,結黨擅權,威逼百官,作威作福也是事實存在的。雖然案情中可能有誣告的成分,但是多爾袞的罪行還是存在的。乾隆皇帝平反多爾袞只是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德,因為康熙時期是最應該平反多爾袞的時代,但是康熙皇帝為了避免背上不孝的罵名,沒有推翻他父親順治的決定。乾隆此舉正是在向天下人宣示,自己要比聖祖仁皇帝還要仁德。當時已經是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的執政已經進入晚期,他沽名釣譽之心也越加嚴重,千叟宴,下江南都是在向康熙皇帝看齊。所以,他利用平反多爾袞來證明自己的寬宏大量和無私。

    追認皇帝在古代也並不是很簡單,一般開國之君會追尊自己的列祖列宗為皇帝,這一般都是象徵意義。也會隨著王朝的結束而淹沒,比較特殊的是唐高宗追尊自己早逝的兒子李弘為孝敬皇帝,但也僅有此一例。畢竟,皇帝不同於一般人,即使是追尊,也涉及到祭祀、繼承、禮儀、宗法等一系列複雜的問題,很難會順風順水的解決。明代還出現了“大禮議”的爭論,僅僅是名分就讓整個大明王朝焦頭爛額。可見這類事情的複雜程度。而且明朝追尊的當今皇帝的生父,有必要性。而多爾袞只是旁系雜支,和乾隆皇帝幾乎已經要出五服,所以也根本不可能會追尊他為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車不通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