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370340697770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隔————————————

    從辛棄疾這首詞來看上闕其實很明顯的是在說詩詞創作的方式,就是古人很常見的透過登高望遠,來有感慨而寫詩寫詞。這裡少年的目的不是為了要“有愁”,而是為了“說愁”,形諸文字。

    如果從這首詞的表達來看,即從作者角度來看,確實少年是“不識愁滋味”的。因為此時在作者辛棄疾看來,他目前的“愁”才是真的愁。

    這首詞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閒遊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原本是想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復大業。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閒居的境地。所以此時的家國之愁才是真的愁,那麼與這個大愁比起來,少年的愁又算得了什麼呢?

    我也是時間有限,以上只是簡單在詞中講一下這個意思。

    ————————隔——————

    如果僅僅從“愁”這一感情入手,我覺得這個問題毫無意義。誰沒有憂愁,少年作業寫不完是不是愁?情竇初開喜歡的女孩子不喜歡自己是不是愁?被爸媽罵了不服氣父母不理解自己是不是愁??都是的。如果要從生理學或者心理學角度來論述這個題目。我覺得科普意義也不大,並無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牢出來還能找到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