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66171304760

    中醫不僅僅認為“五色對五臟”,青赤黃白黑對應肝心脾肺腎,五味——酸苦甘辛鹹也對應肝心脾肺腎。就藥、食而言,都有“性、味、歸經”,五色、五味是歸經,發揮作用的還得有“溫、涼、寒、熱、平”的“性”。傳統中醫用的是天然藥(食),絕大多數天然藥(食)不僅僅只有一種顏色,也就不僅僅入單一的臟腑。比如綠豆:性寒,皮綠,入肝經;芯黃,入脾經;煮出湯來發紅,入心經。故此,夏季喝綠豆湯可解暑——祛心火、肝火,其中還有“五臟對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肝為心之母!“芯黃,入脾經”應該好理解,吃半碗綠豆不是也飽嗎?並且,其性寒,有胃火的人用綠豆同樣有作用。這裡的“性寒”可能不太好理解,中醫的“溫涼寒熱”與溫度沒有關係,熱的綠豆湯照樣是“寒性”!這太抽象,那就觀察身邊的人,有胃寒的人喝了熱的綠豆湯也會胃疼,哪怕是吃了涼的(這裡指的是常溫)小米粥也不會犯病——小米“性溫、色黃、入脾經、補中益氣”。要討論“中醫五色五味入五臟理論靠譜嗎?”的問題,看你怎麼理解。首先要明確——中醫的“五臟”是以其功能劃分的,具有“相生相剋、相侮相乘”的關係,不是指的具體的臟器,不對應西醫所指的獨立的、具體的臟器!中醫五色五味入五臟理論也是按照藥食的功能界定的。如果簡單地背誦“綠豆木性入肝經”,那它就不靠譜;如果運用中醫整體思維,那它就靠譜!至於“人工色素”,因為其“合成”的過程複雜、用料來源複雜,不可辨其用料來源的“五行”,不在中醫考慮範圍內。傳統中醫不用“合成的、提純的”物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網戀過嗎?當時的經歷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