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調皮小師妹
-
2 # 經典影視全集
《流浪地球》,實至名歸。
當得起票房冠軍,當得起“中國科幻電影”標杆的稱號。更當得起“現象級”這個詞語。
對這部電影,千言萬語難盡。溢美之詞再多也不為過。有許多人說吹得過了,我只想說一句話:“矯枉必須過正!”
《流浪地球》的成功,莫過於對現今中國影視行業現狀的巨大諷刺。更是對行業利益群體產生了極大衝擊,開始讓觀眾反思該如何面對中國產電影。
於是乎,《流浪地球》註定會面對一系列的黑或者打壓。甚至就連原作者也註定會被汙名化!這幾乎是目前國內輿論環境下的必然……
下面來說一說未來的中國科幻電影。有人說《流浪地球》活了、火了就能讓中國科幻電影乃至整個電影行業逐漸“改過自新”。
對此,本人認為希望渺茫!
中國電影業,其本質上是熱錢驅動型。
而中國電影導演們卻還在自詡所謂的“導演中心制”。其本質不過是國內導演們抹不開面兒本著“寧做牛首不做鳳尾”的觀念吹出來的。
實質上導演還是打工的,他們根本主導不了一部電影的走向。從演員到劇情再到宣發再到收益,本質上都是熱錢決定的(即便是如《流浪地球》這樣原本不必藉助賀歲題裁的電影業不得不向市場妥協改了劇本迎合賀歲題裁)!
國內電影行業想要發展,首先導演們就必須要放下自己的面子能夠真的本著劇情為本去拍電影而不考慮其他。即電影必須走向“編劇中心制”!
其次打擊熱錢對電影行業的衝擊,現在的中國電影業整體上只能算作金融資本的一個金融工具。他們才不管電影本身是不是吸引人,是不是有市場!
他們要的是資料是流量!只要有資料和流量,他們就能通過各種方式圈到錢。如此,中國電影行業現狀就不會是憑這一部《流浪地球》可以左右得了的。
流浪地球火了,但是我敢說中國科幻電影(乃至中國電影業)仍舊不會有起色。因為熱錢資本們會在這個票房季去瘋狂的攻擊它,去抹黑,去汙名化這部電影。
如果到票房季結束阻擊失敗,他們也不會害怕。更不會去為自己的抹黑行為解釋,也不會去為任何人道歉。
如此,2019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也許只能在若干年後被人提及。《流浪地球》也許大概或許僅僅只能成為一個“標杆”被樹立在這兒,僅此。而已!
現在再說一下《流浪地球》中有關科學的問題。這部電影畢竟是改編劇,其實已經脫離原著很多了。
實事求是的就電影本身來講,改編是成功的,特效也是沒的說,導演想要體現出來的人文價值觀也基本OK。
個人主觀評分9.5分。
當然,電影所表現出來的也有缺憾。即便是瑕不掩瑜,本人認為該說還是得說。
由於電影很大程度上已經脫離了小說的整體性,故而很多小說中原本沒有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第一個,就是關於電影設定中的木星問題。有三點:其一是木星引力激增的問題,其二是關於電影后半部分的點燃木星(或部分木星)的問題,其三是關於洛希極限的問題。
首先,木星引力激增這個設定是原著裡沒有的,個人認為劇本改編是為了突出對比性和電影拍攝中對宇宙空間的簡單化才不得不做出這樣“非科學”的設定。
藉助引力彈弓,從邏輯上和物理學意義上講根本不會遇到“木星引力激增”這種問題。
其次,關於點燃木星。就電影本身設定上講,地木距離是1000504公里,而被木星捕獲的氧氣則是300億升,並且是散佈在星際空間中的。所以,即便是能夠點燃電影中氫氧混合氣體,也是不足以推動品質為60萬億億噸的地球逃逸的。
可能有人會說還有行星發動機。但是,如果行星發動機能夠推動60萬億億噸的地球逃逸太陽引力,其在設計之初必然會有功率冗餘,而且其功率冗餘必然會大於僅僅300億升氧氣助燃氫氣產生的動能。
最後,電影設定中關於洛希極限的設定,電影傳遞的資料並沒錯,並且地球已經是進入流體洛希極限距離。但是,地球在進入洛希極限距離之前早已被木星引力捕獲,而即便是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地球也沒有可能進入地木剛體洛希極限距離的範圍內。
最後,關於《流浪地球》個人最希望看到的是原著中關於更巨集大人性問題的思考。那五千堅持真理的少數人和被情緒左右的叛軍之間的衝突。
電影中片頭片尾都埋有關於此的彩蛋:
個人認為,這才應該是基於科幻電影基礎上並超越科幻本身的最有意義的東西。這也是我喜歡劉慈欣小說的原因。
冰冷的純粹邏輯和理性,應該才是維繫一個文明不斷髮展的動力。不知何時,這樣的價值觀才會在整個社會中發揚光大……
-
3 # 想多了累開心就好
《流浪地球》被稱為中國產科幻片的巔峰之作,雖然大體上說法沒錯,畢竟在中國產科幻片這些芸芸眾生中比較好,甚至可以說迄今為止最好的吧,但是更多的是國內電影業的追捧和期待罷了。中國產電影需要這樣的創作來起個好頭,不然老是搞那些以大明星為主的電影,就像很多電影就是為了能有好票房,邀請大明星參演,用大筆經費用在大明星身上,卻忽略了電影的本身。科幻片,我們雖然也想看到自己喜歡的大明星,不過更多的想看到科幻,未來世界的衝擊帶給我們的感官感受。
-
4 # 康康帶你看電影
最近剛好重溫了《流浪地球》,在這裡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影片講述了在未來世界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上建造1萬臺核聚變發動機,從而推動地球尋找新的家鄉。我的天,乍一看如此腦洞大開的題材,你敢相信這是國人想出來的?
據資料分析,當時上映至第8天的《流浪地球》票房已經高達23.92億元,超過《復仇者聯盟3》23.91的中國票房成績,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10。光這個數字已經可以坐上中國產科幻片巔峰的寶座了。
而《流浪地球》在影片中嘗試運用了“飽和救援”的概念,主角不再和老套的美國大片一樣,擔任唯一的拯救世界的角色。通過電影劇情描寫,我們能看到參與救援的遠不是主角團一行人,而是眾志成城運用了全部人類的力量。也許是因為東方更講究集體主義,不像美國總是個人英雄主義單打獨鬥,這使得故事更符合邏輯通順,也使得觀眾更能身臨其境,更能帶入影片中危機四伏的感覺。
我敢說在未來的某一天裡,中國科幻電影一定可以追上並超越美國。
最後祝中國產電影越來越好!
-
5 # 北極熊大大
想起從2000年在街邊報刊亭發現《科幻世界》,從此成為劉慈欣粉絲的時候,就幻想過無數遍,大劉的小說如果改編成電影會是什麼樣子。直到看了《流浪地球》,可以說完全沒有辜負一個老粉絲的多年期待。
客觀描述下《流浪地球》的特點,包括優點與缺點。
1.流浪地球的電影與原著劇情不同,原著注重於末世環境與巨集偉計劃下人類社會形態、思想意識的改變,電影中更側重於“流浪地球”這一巨集偉計劃中,將小人物與人類巨集觀命運聯絡在一起,但是沿用了原著中的科幻設定。我想這是改編電影的必然做法,畢竟藝術視角不同;
2.電影以“流浪”作為劇情起始,將“回家”作為昇華主題,呼應了大劉科幻設定中人類的孤獨感;
4.電影的劇情結構打磨得不錯,原著裡並沒有明顯的高潮,但是電影中刻意選取了流浪地球計劃中的一部分,與主角的劇情關聯在一起,到了高潮之處劇情非常燃,與我同行的不少女性觀眾(未看過原著)在觀影過程中發出了啜泣的聲音。據說吳京的戲份是補拍的,但是這個角色在劇情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吳京的劇情線也能看到大劉另一部小說的影子;
5.卡司陣容中有不少是年輕演員,總體表演在及格線以上,與吳京、吳孟達等成熟演員放在一起也並不違和;
6.特效與好萊塢一線陣容相比仍有差距,主角在看片會後透露,主創團隊曾與工業光魔溝通合作意向,但工業光魔十分鐘的報價就比得上本片的預算了……不知道片子最後與哪個團隊合作,但是相對預算來看,本片中的特效絕對不至於讓人失望,甚至有些鏡頭蔚為壯觀;
8.接上條,在我看到的影評中,有的觀眾看到預告片中吳京與俄羅斯宇航員雙語對話就覺得不夠硬核,看到made in China就被莫名觸碰了反戰狼神經。
9.國內科幻發展不易,無論是科幻電影還是科幻小說界,都曾在汙名化的泥潭中艱難前行甚至被腰斬,至今為止中國產科幻電影依然是個唯恐避之不及的雷區。作為一名科幻迷,看到自己熱愛的作品被搬上大熒幕真的是一種期盼了多年的感動。這幾年漫威超英電影風生水起,大劉的三體小說也出現在主流語境之中,曾經我們被邊緣化的愛好,終於有機會發揚光大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票房結果,會極大程度影響國內科幻事業的發展。雖然這部電影的品質完全靠譜,但是選在廝殺激烈的春節檔,題材又有不可忽視的觀影門檻,現在還不能斷言其商業上是否成功。如果因票房競爭激烈未能成功,估計若干年內都不會再有創作團隊觸碰科幻題材的商業電影;如果真的能票房大賣,中國科幻或許能夠再次起飛,大劉、王晉康、韓鬆、柳文揚這些國內優秀的科幻作者創作出來的IP,或許都能成為一座座寶庫。
在此引用《流浪地球》電影中的一句臺詞:“我選擇希望”。
-
6 # 凡雲志歸
▂ ▄ ▅ ▆ ▇ █ 精彩回答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流浪地球
故事中,太陽急速老化,地球隨時可能被氦閃吞噬。氣候急劇變化,地表變為死城。
想要跨入地表,人類必須身著外骨骼和地表防護服才能忍受接近零下90攝氏度的極度嚴寒。
但是人類不想就這麼絕望的死去,於是傾其所有建造一萬兩千臺行星發動機。地球開始大逃亡:利用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偏離軌道、離開太陽系。
寓意35億人命運被綁在一起,要麼等死,要麼逃離。
除了萬物凋零,末日裡更加浩瀚壯闊的是人類想要扭轉地球命運的驚天改造。150億噸的巨大推力,一個發動機可以消耗整座太行山。
預告還延長了原著裡主人公父親的時間線,作為地球“領航”先驅者,為地球流浪之途開路。
預告片裡暗示發現作為探索者,吳京扮演的主人公父親遭遇太空事故,生死未卜。
為什麼我們對《流浪地球》尤為期待?
就像劉慈欣說的:把《流浪地球》拍成這樣一部大片,這比這篇小說本身更科幻。
大劉20年前就完成了對地球末日、人類命運何去何從的幻想。但是如何把幻想落地、用視覺奇觀呈現漫無邊際的想象,這是所有科幻電影面臨的困境。
吳京說過:《流浪地球》能夠堅持下來,已經是成功了。
作為導演郭帆醞釀了三年的科幻夢,流浪地球重燃中國科幻片希望,讓2019年變成中國科幻元年。
《流浪地球》其實更容易拍攝成為科幻大片。它情節簡潔、內容深刻、場面巨集大。
在很多科幻世界裡,人類和地球的位置是不平等的、敵對和矛盾的,就像2012所描述的那樣,人類過度破壞和掠奪自然資源,地球產生自然災害“反擊”人類。
電影《流浪地球》完全突破了人類對和地球關係的基本思考。這次人和地球站組隊冒險,共同面對浩渺無盡的宇宙、尋找新的家園。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接下來我談下個觀影之後一些膚淺的看法
首先說電影整體的節奏,我覺得沒問題,全程無尿點,緊張。
再說下作為科幻電影的特效,我覺得當你看進去了,它的特效全程不會讓我跳戲,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科幻電影,雖然距離星際穿越有一點差距,但是配上劉大的想象力,流浪地球這樣浪漫的想法,我會覺得它是一部經典的科幻電影了!。
談下細節上的感受,原著著重於通過男主的視角去描寫末世下人們的心理變化,電影很好的從許多其它的細節上去豐富了它。地下城的衣著打扮,上課時周圍人造的虛擬Sunny戶外風景螢幕,被冰凍的北京和上海。每一處其實都很講究,完全可以二刷,三刷。原著我讀了幾次,聽了三四遍。
再說改編上,其實電影比原著在情感上的表達更加具有感染力,原著最震撼你的是結尾所有科學家被凍死的場景,那是悲壯的感覺,電影的改變在於側重親情的描寫,對於家的感覺表達更加充分,我覺得很適合春節的氛圍。尤其是我這樣一個大年三十不回家的浪子,很是觸動我。電影不是刻意的煽情,而是在這樣一個末世的情況下,那種不放棄的希望的精神,比起原著悲觀的結尾,另有一番風味。
最後我要談下所謂的英雄主義。這幾年我頻繁的看各種新出的電影,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我越來越看不下去漫威的那一套價值觀了,純碎的個人主義,絲毫打動不了我,那是民族文化的不認同。這部影片裡,我一開始以為有了吳京,會不會和戰狼一樣,變成個人主義的情懷。結果不是,電影裡吳京扮演的父親這個角色每一次在做選擇的時候,都優先考慮國家,地球,最後才是家人。最後他做出犧牲自我的決定,也是在主角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決定幫上最後一把,所以,整體看下來,你會深刻的感受到個人的渺小。全人類中那些不放棄的精神才是拯救人們的關鍵。這樣的英雄在汶川中比比皆是,這是中國人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這是中國的抗災方式。
所以看到這樣的科幻片,我會感到格外親切。電影中有一段臺詞出現了四次,每一次給你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它承載了電影節奏的變化,它是“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段話給予的感覺會讓你一下子覺得這是中國的。
再也不用在國外的科幻電影裡去反覆理解那些屬於他們的梗了,今年我的觀影感受告訴我,中國產科幻電影的確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