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屬於通古斯人種,是蒙古人的近源。 鮮卑是白種人。《世說新語》第27《假譎》載王敦稱晉明帝為:“黃鬚鮮卑奴”,並稱其相貌特徵是“黃鬚”。注引《異苑》所載王敦語作:“黃頭鮮卑奴”,並加以解釋:“帝所生母荀氏,燕華人,故貌類焉”。黃頭指的是金髮,黃鬚指的是黃鬍子,可見晉明帝的相貌特徵就是金髮黃鬍子,具有白種人的相貌特徵。《晉書》卷6《明帝紀》亦載王敦稱晉明帝為“黃鬚鮮卑奴”,並稱“帝狀類外氏,須黃,敦故謂帝雲”,明確指出晉明帝的相貌與其母族相近,說明其母族的相貌具有白種人的特徵。既然晉明帝被稱為“黃頭鮮卑奴”或“黃鬚鮮卑奴”,其生母荀氏應為鮮卑人。 晉明帝生母荀氏的身份是宮人,《晉書·后妃傳》未載其出身,《晉書·明帝紀》稱其為“燕代人”,據《晉書·地理志上》:“起雁門以東,盡遼陽,為燕代”,則“燕代”一詞顯然指的是地理範疇。但《晉書·劉聰載記》稱“鮮卑之眾星布燕代”,足見燕代地區是鮮卑人的主要分佈區,《晉書》之所以稱荀氏為燕代人,是本著為尊者諱的原則,不直書荀氏為鮮卑人,而以與鮮卑人關係至為密切的燕代地區代指。《異苑》稱荀氏為“燕華人”,此燕國是指鮮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權,也是以此暗示荀氏是鮮卑人。但鮮卑慕容氏一直到公元337年始稱燕王,《晉書》卷6《明帝紀》稱晉明帝死於大寧三年(公元325年),“年二十七”,中國古人計年齡稱虛歲,則晉明帝生於公元299。其母荀氏當生於公元280年左右,或更早些時候,當此母子在世時,慕容氏的政權尚未定名為“燕”,稱荀氏為“燕華人”,是後代人記前代史事卻習用後代的稱號,顯然不如《晉書·明帝紀》稱“燕代人”準確。此中燕國應當是古燕國,即燕召公所封的燕國,囊括今遼寧,吉林部分地區,北韓北部地區。東漢公孫家族戰敗後中原失去控制,北韓北部的樂浪郡叛亂獨立,遼寧吉林部分大多落入鮮卑人手中。 東晉人認為,晉明帝因母親是鮮卑人而相貌類似於鮮卑人,所以才被稱為“黃頭鮮卑奴”或“黃鬚鮮卑奴”,證明“黃頭”或“黃鬚”正是鮮卑人的相貌特徵。金髮是白種人的顯著特徵之一,可見鮮卑人、至少是東部鮮卑人中,存在相當數量的白種人。晉明帝生母荀氏生於公元3世紀下半葉,所以說,東北亞的東南部地區,至晚在公元3世紀,就已經有白種人的部族居住,只不過他們在當時被看成是鮮卑人。 不僅東晉人把“黃頭”或“黃鬚”看成是鮮卑人的相貌特徵,在唐朝人的觀念中,鮮卑人的相貌特徵仍具有金髮碧眼等白種人的特點。唐代詩人張籍的《永嘉行》開篇即是:“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晉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 ,顯然詠的是西晉滅亡的史事,詩中稱鮮卑為“黃頭”,反映著在唐代通行的觀念中,鮮卑人最明顯的相貌特徵是“黃頭”。蘇軾在觀賞唐人韓幹的畫時賦詩,其中一句是:“赤髯碧眼老鮮卑” ,說明在唐人的畫作中,鮮卑人的形象還是黃鬚碧眼的,反映出唐代社會普遍將黃鬚碧眼看成是鮮卑人的相貌特徵。
契丹人屬於通古斯人種,是蒙古人的近源。 鮮卑是白種人。《世說新語》第27《假譎》載王敦稱晉明帝為:“黃鬚鮮卑奴”,並稱其相貌特徵是“黃鬚”。注引《異苑》所載王敦語作:“黃頭鮮卑奴”,並加以解釋:“帝所生母荀氏,燕華人,故貌類焉”。黃頭指的是金髮,黃鬚指的是黃鬍子,可見晉明帝的相貌特徵就是金髮黃鬍子,具有白種人的相貌特徵。《晉書》卷6《明帝紀》亦載王敦稱晉明帝為“黃鬚鮮卑奴”,並稱“帝狀類外氏,須黃,敦故謂帝雲”,明確指出晉明帝的相貌與其母族相近,說明其母族的相貌具有白種人的特徵。既然晉明帝被稱為“黃頭鮮卑奴”或“黃鬚鮮卑奴”,其生母荀氏應為鮮卑人。 晉明帝生母荀氏的身份是宮人,《晉書·后妃傳》未載其出身,《晉書·明帝紀》稱其為“燕代人”,據《晉書·地理志上》:“起雁門以東,盡遼陽,為燕代”,則“燕代”一詞顯然指的是地理範疇。但《晉書·劉聰載記》稱“鮮卑之眾星布燕代”,足見燕代地區是鮮卑人的主要分佈區,《晉書》之所以稱荀氏為燕代人,是本著為尊者諱的原則,不直書荀氏為鮮卑人,而以與鮮卑人關係至為密切的燕代地區代指。《異苑》稱荀氏為“燕華人”,此燕國是指鮮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權,也是以此暗示荀氏是鮮卑人。但鮮卑慕容氏一直到公元337年始稱燕王,《晉書》卷6《明帝紀》稱晉明帝死於大寧三年(公元325年),“年二十七”,中國古人計年齡稱虛歲,則晉明帝生於公元299。其母荀氏當生於公元280年左右,或更早些時候,當此母子在世時,慕容氏的政權尚未定名為“燕”,稱荀氏為“燕華人”,是後代人記前代史事卻習用後代的稱號,顯然不如《晉書·明帝紀》稱“燕代人”準確。此中燕國應當是古燕國,即燕召公所封的燕國,囊括今遼寧,吉林部分地區,北韓北部地區。東漢公孫家族戰敗後中原失去控制,北韓北部的樂浪郡叛亂獨立,遼寧吉林部分大多落入鮮卑人手中。 東晉人認為,晉明帝因母親是鮮卑人而相貌類似於鮮卑人,所以才被稱為“黃頭鮮卑奴”或“黃鬚鮮卑奴”,證明“黃頭”或“黃鬚”正是鮮卑人的相貌特徵。金髮是白種人的顯著特徵之一,可見鮮卑人、至少是東部鮮卑人中,存在相當數量的白種人。晉明帝生母荀氏生於公元3世紀下半葉,所以說,東北亞的東南部地區,至晚在公元3世紀,就已經有白種人的部族居住,只不過他們在當時被看成是鮮卑人。 不僅東晉人把“黃頭”或“黃鬚”看成是鮮卑人的相貌特徵,在唐朝人的觀念中,鮮卑人的相貌特徵仍具有金髮碧眼等白種人的特點。唐代詩人張籍的《永嘉行》開篇即是:“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晉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 ,顯然詠的是西晉滅亡的史事,詩中稱鮮卑為“黃頭”,反映著在唐代通行的觀念中,鮮卑人最明顯的相貌特徵是“黃頭”。蘇軾在觀賞唐人韓幹的畫時賦詩,其中一句是:“赤髯碧眼老鮮卑” ,說明在唐人的畫作中,鮮卑人的形象還是黃鬚碧眼的,反映出唐代社會普遍將黃鬚碧眼看成是鮮卑人的相貌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