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淮山育兒
-
2 # 小果醫生育兒
那還真不一定。
小朋友的發育情況跟身高的固定關係很大。
在青春期發育之前,小朋友的身高增長規律是這樣的:
0-3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升高增長非常快,尤其是出生後第一年會增長25cm,第二年身高增長約15cm;兒童期:也就是從3 歲到青春期,這個年齡段的身高增長比較穩定,平均每年增長 5~7 cm;青春期:這是人生的第二個生長高速期,每年身高增長大於8cm,有些男孩子甚至可以每年10cm。如果你的孩子沒有特殊的情況,比如存在矮小等,在青春發育之前每年身高增長都是5-7cm,進入青春後,身高增長會進入一個高速期,高速過後,則會進入緩慢期,然後停止身高增長。
如果,你的孩子晚1年進入青春期,那麼就會多長高5-7cm,這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的:
某個男孩子一直小小的,人家開始蹭蹭蹭往上躥了,他還有沒有動靜,等別人差不多不長了,他才開始往上躥,結果,1-2年之後,他的個子往往會很高。
這種情況,就是我們所說的晚長。
非常遺憾的是,判斷你的孩子是不是晚長,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檢查能一下子判斷,只能透過某些因素來區分,比如,絕大部分晚長的孩子都會符合以下這幾個條件:
絕大部分是男孩子;
骨齡<實際年齡,且目前身高與骨齡年齡相符;
父母一方有晚長的經歷;
目前沒有任何性發育的特徵。
-
3 # 湖南醫聊
為什麼都是長得慢,有的孩子是晚長,有的卻是身材矮小呢?
家長們要懂一點孩子生長髮育的規律和知識,以免孩子的身高被耽誤了。
兒童各年齡段生長髮育有不同特點,生後第1年為第一個生長高峰,年生長速度可以達25cm/年。
此後生長速度逐漸減慢,生後第2年生長速度約為10cm/年;
青春期為第二個生長高峰,男孩在整個青春期身高可增高25-28cm;
女孩約可增加22-25cm。
“晚長”的學名是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俗稱“晚發育”。
通常指女性13歲以後仍未出現乳房發育,男性14歲以後仍無睪丸體積增大跡象和(或)無其他第二性徵發育的表現。
晚長多見於男孩,和遺傳有密切的關係。
青春期發育延遲的有些個例甚至可以延遲到17-18歲才發育,因此才有了口口相傳的“二十三,躥一躥”。
其發生的原因一般為:
①與遺傳基因有關;
②機體能量消耗過多或營養不良有關。
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提高,現在由於營養不良而導致晚長的孩子是逐漸減少的,而營養過剩而導致早熟或骨齡提前的孩子卻越來越多,這一點需要引起家長們的注意。
“矮小”與晚長要這樣區分,第一、定期監測身高﹑性發育及骨齡的變化:
如果孩子身高偏矮,但骨齡落後一到兩年甚至更多,生長速率正常,父母有晚長遺傳史,孩子的性發育與同齡兒童相比有落後的跡象,那麼這類孩子可以暫時選擇觀察,但需要定期監測身高,性發育及骨齡的變化。
第二、如果孩子已經明顯矮小,但骨齡正常甚至超前,有的甚至已經有青春發育早期的種種跡象,這類孩子明顯就不是晚長了,這時家長需要果斷地帶孩子就診,諮詢醫生,儘早干預。
-
4 # 90後聊基因
身高除了父母基因遺傳;再就是吃,要知道肥胖會影響身高的發育,甚至十幾歲就可能停止生長高了。最後才考慮發育問題。那怎麼找到原因,讓寶寶再長高一點呢?下來從基因,飲食,和來發育聊聊。1,基因遺傳
就是孩子是父母生的,每人貢獻一半的基因,當然身高也和父母有關了。
2,大吃大喝說到吃,一般人都想到補鈣,然後是大吃大喝。但你補鈣補的對嗎?吃的會不會太多?(1)補鈣:
補鈣不是你吃到嘴裡,就會長到骨頭上的。還要注意3點:
A) 鈣吸收第一步,必須有維生素D才行,像曬太陽就能合成維生素D;
B) 鈣的最終轉化,流失。像多運動既能促進吸收,還能防止鈣流失的;
C) 綜合營養,不能光補鈣,其他的礦物質也要補充,所以不挑食液很重要的。
(2)吃太好:
都聽過吃的多,吃的好。就會長得壯,長得高,但你知道太胖會影響身高麼?
A)首先太胖會影響內分泌,要是影響了生長激素,就會影響身高的;
B)胖子運動氣喘吁吁,就運動少。這樣一來對骨骼發育,鈣吸收利用不利。就難長高了。
C)肥胖讓孩子骨齡生長速度過快。導致骨骼提前停止發育。影響長高的潛力。
2,發育問題怎麼看身高的發育問題呢:
(1)測骨齡:
透過骨齡,確認孩子骨骼發育問題,必定身高第一要素,還是骨骼。
(2)做體檢:
除了骨骼,然後就是全面體檢,以及生長髮育的相關激素了,更全面了了解生長髮育問題。
(3)測基因:
如果上面還沒解決問題,父母身高也不差,還想更深度身體檢查,就要考慮是不是基因突變,影響了身高?
總的來說,孩子生長髮育慢,家長一定要留意的。從天生,營養,發育多方面入手,早發現,早干預,讓寶寶長的更高,更健康。 -
5 # 王媽媽育兒分享
家長看到自己家的“小神獸”總是比別人家的孩子矮,就開始為孩子各種擔心,以後長不高怎麼辦啊。那麼,很多家長就開始自我懷疑了,孩子身材矮小是因為晚長嗎?
其實,這要看孩子的矮小程度,若孩子低於同齡孩子兩個標準身高差,即可初步診斷矮小症。需要給孩子做進一步的檢查,如,骨齡、生長激素等。
若孩子沒有達到矮小症的診斷標準,那麼,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多加註意,平時飯食可以多做些,但是要保證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合理。讓寶寶保證充足的睡眠,多喝水,日常中增加戶外運動,如跑步,跳繩,打球等,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爭取讓寶寶的身高趕上來。
回覆列表
孩子的身高問題是每位家長都很擔心的問題,我們知道,身高和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一般如果父母雙方都矮,那麼孩子也矮。父母雙方都身材高大,孩子有很大的機率也矮不了。
但如果父母雙方都不算矮,但孩子身高卻一直不如同齡人,這樣的矮小是什麼原因呢?,有的家長就會問了:孩子矮小是因“晚長”嗎?二者應該怎樣區分?
家長關於孩子身材矮小錯誤的觀念據統計:59.6%矮小兒童的家長都認為孩子矮小是由於“晚長”等等看。家長認為孩子的“矮小”就是“晚長”,其實是不對的。
姜允申在《家庭醫學》雜誌中指出:
矮小症是指其身高低於同地區、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健康兒童平均身高的兩個標準差;而晚長又稱為青春期延遲,是指女孩14週歲以後,男孩15週歲以後且尚無第二性徵出現(如男性睪丸增大,女性乳房增大等),或女孩18週歲時仍無月經初潮。
其實,造成孩子身材矮小的因素有很多,青春期延遲只是其中的一種。
據調查,60%~80%的矮小兒童屬於特發性矮小,有10%屬於生長激素缺乏,其他的病因還包括性早熟、軟骨發育不全、染色體異常等,家長自認為孩子是晚發育,採取“等等看”的觀望做法是不對的,它往往會讓真正矮小症的孩子錯過最佳的治療期,最後導致孩子增高無望。醫學研究表明,孩子年齡越小,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和分化越活躍,生長的潛力及空間越大,對治療的反應越敏感,療效越好。
我們一起分別來具體看一下矮小症與青春期延遲:
矮小症一、矮小症的定義
《中華兒科雜誌》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指出: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環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和年齡的個體身高低於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者(-2SD),或低於第3百分位數(-1.88SD)者,其中部分屬正常生理變異,為正確診斷,對生長滯後的小兒必須進行相應的臨床觀察和實驗室檢查。二、造成矮小症的原因:
據資料顯示,當前矮小症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中國矮小症發病率約為3%,現有矮小症患者約3900萬。
導致孩子矮小的原因主要有遺傳、營養、內分泌激素、內外科 疾病、心理疾病、母親孕期情況、社會生活環境和微量元素等。 在身高的諸影響因素中,遺傳因素佔41% -71%,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據研究, 生長速率、性發育啟動時間和速度、骨骼成熟、最終身高等指標均受遺傳因素影響。
三、矮小症的診斷:
1、應仔細詢問病史。患兒母親的妊娠情況;患兒出生史;出生身長和體重;生長髮育史;父母親的青春發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況等。
2、體格檢查。除常規體格檢查外,應正確測量和記錄以下各項:
①當前身高和體重的測定值和百分位數;
②身高年增長速率(至少觀察3個月以上);
3、實驗室檢查。
①.常規血液檢查 應常規進行血、尿檢查和肝、腎功能以及激素水平檢測;女孩均需進行核型分析;為排除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低下,應常規檢測甲狀腺激素水平。
②.骨齡(Bone Age,BA)判定 骨骼的發育貫穿整個生長髮育過程,是評估生物體發育情況的良好指標,骨齡即是各年齡時的骨成熟度,是對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線片觀察其各個骨化中心的生長髮育情況進行測定的。正常情況下,骨齡與實際年齡的差別應在±1歲之間,落後或超前過多即為異常。
四、矮小症的預防及治療
孩子在4歲至10歲(骨骺未閉合時)是治療矮小症的最佳時機,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孩子身高的增長速度,若嬰幼兒期(3歲以下)年生長速度小於7釐米、兒童期(3歲)至青春期年生長速度小於4釐米~5釐米、青春期年生長速度小於5.5釐米~6.5釐米,就可明確為孩子生長髮育遲緩。
如果孩子有這種跡象,切不可採取“等等看”的觀望做法,應立刻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針對矮子矮小的現象,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適量的運動對長高是有幫助的。運動不僅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身體充分運動後還能增進食慾,對孩子增高有幫助。因為骨骼的發育需要一定縱向的壓力,而過強的壓力,如舉重等會阻礙骨骼的縱向生長,孩子要儘量避免。
3、睡眠睡眠非常重要。對孩子來講,晚上休息好,白天才能學得更快。生長激素是在晚上熟睡時達到分泌高峰,晚上睡覺時要平躺,讓下肢放鬆,讓骨骼得到充分休息。有統計顯示,如果孩子總是晚睡,一兩年後,孩子的身高將會明顯低於早睡的孩子。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每天晚上10點前進入睡眠。
4、及時去醫院就診,應用生長激素。
矮小症的早診早治療很重要,避免了給孩子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
青春期發育延遲女孩在13歲,男孩在14歲無青春期發育體徵(男性無睪丸、陰莖增大大、變聲、身高增長加速,女孩無乳房發育、陰毛等)即被認為青春期發育延遲。據報導,約有0.6%的健康人在生長或青春期方面有體質性延遲,但最終可獲得正常性成熟和正常成人身高。
一、青春期發育延遲的表現:
1、多有青春期發育延遲家族史,父母或同胞中有相似發育延遲模式,體型偏瘦;
2、生長遲緩,骨齡落後於生理年齡;
3、身高值落後於骨齡;
4、每年身高增長速率接近正常;
5、血中性激素水平位於青春期前水平;
6、排除其他病變引起青春期發育延遲。如染色體、性腺發育不良,長期全身性疾病,心臟、腎、肝等。內分泌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先天性異常,腫瘤和某些基因突變引起綜合症等。
二、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屬於青春期發育延遲?
除了上述表現,一些檢查檢驗也可以協助診治:
青春期發育延遲需要進行詳細檢查才能夠明確: LHRH興奮試驗、生長激素激發試驗(身高特別矮小者)、甲狀腺功能、皮質醇、骨齡測定、性腺超聲檢查等。
部分患者需做染色體核型分析、大腦核磁影像MRI檢查等,以進一步明確病因,故檢查費用比較昂貴。
三、青春期發育延遲如何治療?
臨床上通常將青春期發育延遲患者分為:高促性腺激素性(原發性) 青春期發育延遲、低促性腺激素性(繼發性) 性腺功能減退症(HH) 、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症:父或母少數雙親有青春期發育延遲病史、功能性青春期發育延遲。
不同原因引起的不發育治療方法不同,需要進行相應檢查,明確診斷,選擇不同治療方法。通常需要到專科醫院內分泌科進行診治。不宜過早用性激素治療,以免抑制下丘腦—垂體功能。
正確區分“矮小”和“晚長”,切勿採取“等等看”的觀望做法。其實,人類的發育年齡有很強的遺傳性,如有的媽媽發育比較晚,十五六歲才來月經,這說明家裡的遺傳傾向就是偏晚的。有的孩子長得晚、長得慢,但在同齡的孩子已經不長個兒時他才開始長,到20歲時也追上了正常人的身高,這也是晚長。所以,家長可借鑑家族史等資訊判斷孩子是否是“晚長”。
如果家族中身高還可以,孩子身高卻一直不達標,家長就要及時帶孩子就醫,早期採取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