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siavikin雜談

    因為航空母艦在二戰中證明了它是最高效的海戰武器。

    1940年11月6日夜間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的“光輝”號航空母艦編隊突襲了義大利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塔蘭託,僅以損失2架“劍魚”魚雷機的輕微代價擊沉義大利海軍戰列艦1艘,重創2艘,擊傷義大利巡洋艦及輔助艦各2艘。一舉改變了雙方在地中海的力量對比。

    然後翻過年來,1941年5月,納粹海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被英軍一路追殺,薩默維爾的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立下汗馬功勞,其艦載魚雷機在茫茫大洋中擊中鐵血宰相的右舷尾舵,使之機動性大減,為主力艦隊最終趕上來取其性命起到關鍵作用。

    之後的珍珠港事變、珊瑚海戰、中途島海戰、瓜島系列海戰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了。這些戰役戰鬥的結果無一不證明了“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這句話的正確性。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為爭奪制海權,蒙受了來自日軍航空母艦部隊的沉重打擊,損失了“列剋星敦”、“約克敦”、“大黃蜂”等多艘航空母艦,但是也鍛造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航空母艦部隊,到戰爭結束之際,已基本全殲了日軍航母,成為太平洋的新霸主。

  • 2 # 薺菜糰子

    當然不是“運”飛機啦,而是“運”機場!

    飛機相對於大炮的優勢,大家應該都明白,衣阿華級戰列艦主炮射程42公里,而SBD5無畏式俯衝轟炸機航程達到2480公里,即便其原始型號SBD1,航程也接近1600公里,打擊半徑在戰列艦主炮的十倍以上,TBF復仇者魚雷攻擊機航程也在1600公里。所謂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飛機比艦炮強是毋庸置疑的。但飛機畢竟要依賴機場,射程42公里的艦炮可以隨著戰列艦遊弋上萬海里,遠超飛機的航程,而且就算真有大型轟炸機能飛這麼遠,從陸地飛來時間上他也不趕趟呀。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把機場搬到船上帶著走,這就是航空母艦存在的重要意義。

    當然,航母剛誕生時大家還沒意識到它會取代戰列艦成為海上王者。剛開始艦載機只是作為戰列艦的千里眼去偵察敵蹤、提供校射。用現代眼光看,作用類似於預警機(預警艦?),也是一種“制資訊權”戰力倍增器。隨著艦載機的能力的完善,可以掛載較大的炸彈和魚雷,又賦予它們攻擊任務,但也並不指望能獨立克敵制勝,而是像魚雷艇、驅逐艦那樣透過前哨戰削弱敵人的戰鬥力,為戰列艦決戰建立優勢。但這個時候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航空母艦的巨大潛力,一系列演習和兵棋推演揭示了這種潛力,奇襲塔蘭託、珍珠港證明了這種實力,於是航母的王者地位得到確立。

    當然,航母也並不是簡單的浮動機場,他也是情報和指揮的關鍵節點。

  • 3 # 軍靈天下

    的確二戰中起主導作用就是航母

    第一,首先,二戰是航母鞏固其海上霸主地位的時刻,英軍利用航母成功的擊沉了德軍最為驕傲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日軍無敵戰艦武藏號也難逃被航母擊沉的命運。日本偷襲珍珠港令美軍太平洋艦隊幾乎覆滅,展現出令人驚訝的一面,全覆蓋的空襲令美軍在瞬間癱瘓。之後的中途島大海戰,拉開了海軍史上最為精彩的海戰篇章,日美兩支海軍軍力同等的現代海軍在依靠航母,同時向對方發起了一波波次的攻擊,這幾次戰役充分的展現了航母在作戰上的重要性。

    第二,其次,就以二戰中戰役來看,航母是一個戰略性非常強的特殊艦隻,不論哪方擁有航母,將是一個先發制人的重要手段,它可左右戰場的勝負。發揮了任何其他水面作戰艦艇所起不到的巨大作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航母和艦載機的結合使用,徹底改變了海戰場的態勢,改變了海戰的模式

    第三,再次,當時二戰中,最有名的海戰戰例中,就有偷襲珍珠港,就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依靠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戰鬥機、魚雷攻擊機,沉重打擊了美海軍駐夏威夷珍珠港的戰列艦、重型巡洋艦等大型主力戰艦,造成美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以往海軍作戰,基本上都是雙方主力戰艦,在海上拉開架勢,佔領發射陣位,然後雙方主炮開始摟火,有可能打到中口徑艦炮和小口徑速射炮的有效射程距離,雙方這才較出高下。那時基本上堅船利炮,誰的艦艇裝甲厚重,誰的主炮口徑大,誰的艦炮射速快,誰就有可能佔據海戰場的優勢。

    一句話總結,海戰就是雙方軍艦艦炮互毆,基本上雙方互有勝負,一邊倒的海戰局面,卻很少會出現,除非雙方實力太過懸殊。二戰時期海戰,航母的作用是巨大的,改變了艦炮互毆的海戰模式,創造了艦載機空中打擊的全新作戰方式,從而取代戰列艦,成了新的海上霸主,航母依然雄霸海戰場,航母的出現大大提升了海域,空域的做戰實力。

  • 4 # 老槍與戰線

    您這問題問得……航母可不單是能運飛機,航母關鍵是能起飛和降落飛機作戰,並且有保障飛機作戰的機庫、油料、彈藥、指揮等等設施和儲備。要光運飛機那叫飛機運輸艦,那可比航母簡單得多也便宜得多了。

    航母作為一條船,本身傳統的水面戰鬥力是不強的,其作用價值體現在它攜帶的飛機上。拿海戰來說吧,在戰艦桅杆頂上的瞭望哨,靠著光學裝置也就能看到最多十幾二十公里外的目標,再遠由於地球曲率的緣故那無論如何都看不到了。而火炮的射程也就是幾十公里,一艘船也就能威脅它周圍幾十公里半徑內的目標。可航母不一樣了,飛機作戰半徑幾百公里,偵察範圍和控制範圍大得多。雙方對戰一方有航母一方沒有,有航母一方可以在射程外把對方虐到死。

    和不能移動的陸地機場相比,航母還有機動優勢,可以突然出現在任何需要飛機的地方,改變雙方力量對比。每個航母相當於一個機場,多艘航母集結起來在航空實力上就能壓制任何陸地機場,因為陸地機場的容量和保障能力是有限的。

    以上說的是太平洋海戰的情況。在大西洋上輕型航母和護航航母多用來反潛。航母起飛的飛機在上百公里半徑內巡邏,德國潛艇在白天沒法上浮換氣充電。飛機不但能直接進攻潛艇,還能召喚驅逐艦和護衛艦進行進一步攻擊,德國的潛艇戰就是這樣被擊敗的。

    最後貼下美國第一艘航母蘭利號的照片,該艦最初是運煤船,後來改為航母,其後降級為水上機母艦,在作為飛機運輸艦使用時被擊沉。你可以看到裝置從簡到繁到簡變化的過程。

    運煤船木星號

    航母蘭利號

    水上機母艦(飛機運輸艦)蘭利號

  • 5 # 大衛思想

    在“一戰”時,海軍作戰,主要使用艦炮互轟,其實也是以前陸軍“排隊槍斃”戰朮的翻版,即所謂的“線列戰朮”。

    及至“二戰”爆發,奇襲塔蘭託,偷襲珍珠港,顯示了航母作戰的威力:可遠距離先敵發現,先敵打擊,損失小,戰果大,成為海軍的新寵。

    航母把平面作戰變成了立體作戰,增加了被攻擊方的防護難度,更讓曾經的海戰主力——戰列艦增加了裝甲防護上的困難。使其陷入了裝甲、動力、火力防護的惡性迴圈當中,使威風一時的“海上灞主”淪為配角,成為對陸攻擊的“火力輸出艦”。

    在戰前,山本五十六的理論,美國海軍“棕皮鞋與黑皮鞋”之爭,最終在這場曠世戰爭中,奠定了航母的地位。

    航母不是飛機運輸艦,是海軍的核心,是海軍的眼睛,是海軍的長矛,也是海軍的流動機場和翅膀。

  • 6 # 屬馬姓楊

    之前戰爭主要是透過陸戰和海戰為主,比如一戰的塹壕戰導致雙方死傷慘重,坦克的出現也逐步變成了日後的陸戰之王。

    海戰主要是堅船利炮拼主力戰艦噸位和艦炮火力。隨著飛機的發明與效能的提升,從前期只能用於偵查逐步發展為可以裝上機槍進行空戰,以及裝上炸彈進行轟炸。

    水上飛機起飛進行攻擊暫且不論。真正意義上世界第一艘全通甲板航母是英國“百眼巨人”號

    航母的誕生也終結了“鉅艦大炮”時代的終結!

  • 7 # 不正經的軍棍

    航母的作用,其實就是運飛機,這是通俗一點講。再上升一個層次就是,海上機動作戰、遠洋打擊能力。這一切呢,都是源於航母可以運飛機,他要是運不了飛機,這一切都白扯了。

    航母其實是在一種極度歧視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戰時期就有航母了,人們在航母建成初期,沒覺得航母有啥用,甚至他們認為這種比戰列艦炮彈都便宜的飛機,只適合做體育運動。到了二戰時期,也一樣,人們的思想是,這東西適合在戰列艦對轟結束之後,上去把那些動不了的軍艦打沉了。

    航母的出現,是在大艦巨炮的時代末期,航母終結了大艦巨炮時代。二戰之前,那些海戰都是戰列艦對轟,誰的射程遠,誰的口徑大,誰就能贏的一種思想之下的時代。而航母則給人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樣式,用飛機遠端奔襲,高效、機動。二戰前那幾艘大型戰列艦裡,俾斯麥號、梯必茨將軍號、大和號、武藏號,這些大艦看上去威武雄壯,然而,在航母面前,不堪一擊。

    俾斯麥號當年一炮擊沉胡德號,威風八面,但在英國海軍的圍追堵截之下,還是隕落了。英軍的劍魚式飛機直接把俾斯麥號打得無法動彈,最後被撞沉沒。而梯必茨將軍號,基本就不敢出海了,1944年被英軍擊沉了。而武藏號、大和號同樣在太平洋上葬身魚腹。

    這幾艘被吹上天的戰列艦,紛紛倒在海戰中,他們的沉沒,直接表明,海上作戰的主力艦艇已經不是它們了,而是新型的航空母艦了。而二戰之後不就,戰列艦就開始逐漸退出海軍的裝備中了,取而代之的是航空母艦和艦載機。

    航母和戰列艦比起來,差別就在於手長和手短,同樣是日軍的戰艦,大和號為例吧,大和號上面的460mm口徑的九四式艦炮,最大射程是42000米,42公里,已經是非常遠了。但是呢,他這個距離在航母面前不夠看。以參加突襲珍珠港的加賀號航母上的,參與第一批次攻擊的九七式轟炸機為例,作戰半徑865公里,直接就是大和號射程的20倍。

    戰列艦面臨的問題就是手短、機動性差,完全無法適應新型的海上機動作戰的要求。而航母呢,恰恰滿足這一點,手長,飛機在海上作戰的話,可以突然從雲層裡殺出來。航母能夠成功上位,有其必然的先天優勢。

    其實二戰中,突襲珍珠港就很明顯了,戰列艦被邊緣化,航母作為主力艦使用了。日軍向前突襲的是那幾艘航母,而山本五十六是安安靜靜坐在後面的戰列艦裡進行指揮。南雲的航母編隊,在距離瓦胡島230海里的位置開始攻擊,而如果換成戰列艦的話,相比航母,基本就是貼臉攻擊了,起不到突襲的效果了。

    日本襲擊珍珠港,在東南亞擊沉“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已經完全說明了海戰的重大轉變,航母已經變成了海上作戰的主要艦艇了。航母作為遠洋打擊的必備武器了,沒有航母,已經根本就沒法在距離本土千里之外的地方和敵人交戰了。

  • 8 # 麥田軍事觀察

    航母在二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是戰爭實踐的結果,不是理論推出來的。

    航母的主要優勢不是運飛機,而是搭載飛機,一個活動的艦載機平臺,在二戰時期飛機的作用很大,尤其在海戰當中,已經可以替代戰列艦了,與戰列艦相比飛機確實很小,但是擁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從實戰來說,從空中對艦艇支援打擊是非常有效的,像在二戰當中,美軍僅僅依靠於空中打擊就擊沉了日本的多艘戰列艦。取得的戰果是非常理想的,當時付出的損失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擊沉一艘戰列艦至多損失十幾架飛機的問題,這個使用交換比是非常。

    航空母艦可以在對手進入火炮射程之內之前就解決掉對手,這是以前的技術所無法比擬的,開創了新的作戰方式,不等對手衝過來已經把對手消滅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富貴鳥如今欠債30億,還遭證監會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