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露苓蝴蝶

    巴格拉季昂行動怎麼可以和巴巴羅莎行動相提並論。前者只是一個戰役配合而已,是為了和西方盟軍進攻諾曼底同步。而後者就是一個純粹的龐大的戰略計劃,目的是趁德國力量最強的時候掃清德國佔領歐洲的後顧之憂。前者是戰役行動,後者是戰略行動,不可同日而語。前者對德國來說使得德國在機動力量調配上陷入困局,後者對蘇聯來說則是災難性的陷入了消耗戰,損失大量人口和資源,但卻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並間接形成了二戰後的勢力格局,造成了東西方冷戰的局面。所以,巴巴羅莎行動影響實在太過深遠。這點巴格拉季昂行動是比不上的。

  • 2 # Prussia

    ‘’巴巴羅薩‘’與‘’巴格拉季昂‘’兩者戰略意義和軍事價值相等,但德國從‘’巴格拉季昂‘’之後即江河日下,歷史的天平開始向蘇聯傾斜……。

    腓特烈一世紅鬍子‘’巴巴羅薩‘’

    俄國陸軍上將‘’巴格拉季昂‘’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拂曉時分,德國三個集團軍群向蘇聯發起‘’巴巴羅薩‘’閃電突襲:北方集團軍群進逼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先後佔領了明斯克、布良斯克、斯摩稜斯克,蘇聯西方方面軍幾十萬人被俘;南方集團軍群兵臨烏克蘭基輔。緊接著,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第二裝甲叢集並兩個裝甲師,以及一個集團軍的力量,協助南方集團軍群合圍基輔。基輔被德軍攻陷後,蘇聯西南方面軍六十六萬五千人被俘,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在突圍時陣亡犧牲。蘇聯西南方面軍的覆滅,意味著德軍消除了下一步進攻莫斯科的側後威脅。這就是由德國保盧斯將軍構思起草,被希特勒以腓特烈一世名字命名的‘’巴巴羅薩‘’作戰行動。

    三年後的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軍以俄國陸軍上將‘’巴格拉季昂‘’的名字命名,發起了收復白俄羅斯的戰役。是役蘇軍從四個方向進攻,擊潰德國中央集團軍群並收復了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接著渡過維斯瓦河、一直推進到東普魯士邊界的里加,先後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國家。蘇軍的‘’巴格拉季昂‘’作戰行動,先後殲滅了德軍第四、第九集團軍、以及第三裝甲集團軍,德國總共損失了二十八個步兵師,被認為可能是德國在二戰中最大的單一敗戰。德軍在這次行動中的損失無法彌補 。 三年前與三年後的六月二十二日:同一個日子似乎是命運給希特勒 看了一個心酸的玩笑,戰爭的天平從此開始向蘇聯傾斜。

  • 3 # 戰略論

    巴巴羅薩計劃是指德軍1941年旨在打敗蘇聯的進攻計劃,而巴格拉季昂行動則是1944年蘇軍旨在殲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進攻行動,無論從作戰規模以及戰果上來看,巴格拉季昂行動顯然都比不上巴巴羅薩行動。但是就最終的後果而言,巴格拉季昂行動卻超過了巴巴羅薩行動,原因很簡單,1941年蘇軍可以補充遭受的所有損失,所以蘇軍並沒有被擊敗。而1944年的德軍卻無法補充中央集團軍群損失的50萬人,德軍的東線防禦已經崩潰了。

    直到1941年底,德軍已經在東線俘虜250萬名蘇軍,而蘇軍的傷亡大致是這個數字的兩倍,相當於1941年6月蘇軍的全部兵力,也就是說蘇軍的傷亡在700萬左右,這就是巴巴羅薩行動中德軍對蘇軍的打擊結果。而1944年的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成功了粉碎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抵抗,德軍包括被俘在內的損失人數達到了50多萬,中央集團軍群已經失去了作為一個戰略兵團的作用。從兵力損失上看德軍的損失遠不能和1941年的蘇軍相比,但是德軍無法補充這些損失,同時期在西線德軍也損失了40萬人。

    其實巴格拉季昂行動和巴巴羅薩行動並不具有可比性,因為就規模和戰略目標來看,巴格拉季昂行動只能算是戰役級別,以殲滅德軍一個集團軍群為目標。而巴巴羅薩行動則是戰略上的,以消滅整個西部蘇軍為目標,以打敗蘇聯目標。巴格拉季昂行動頂多和巴巴羅薩行動中幾場大規模的合圍戰是一個級別的,例如基輔會戰、斯摩稜斯克會戰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戰鬥機貴還是民航客機貴?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