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想曼
-
2 # 做好自己090726
孩子十五六歲了,正在青春叛逆期,再過兩三年就是成年人。腦子裡會有許多自己的想法,也不願意對父母的話唯命是從了,有了自己的判斷,開始和父母唱反調,對著幹。這讓父母很是頭疼抓狂,明明自己是為了孩子好,自己吃過的鹽比他吃的飯還多,有豐富的經驗,可他為何不領情?還針鋒相對?該怎麼辦呢?我首先認為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要以平等尊重的態度來相處,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長輩形態出現,對他呼來喚去。趾高氣昂地命令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之所以小時候很聽話,是因為他自己沒有那個能力反抗,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對於青春期的兒子,父親要更多的關心他,他的發育已基本完善,在生理問題上要多指引孩子,讓他有安全感,遇到生理問題時就不會茫然失措的不知如何面對。大家都是男人,比較好溝通問題,不會覺得太尷尬。平時父母要多關心孩子,除了學習以外,多瞭解他身邊的人和事。孩子大了有些話不願和父母說,但父母可以從側面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比如從孩子身邊的好朋友或者老師去了解,從而更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已不能用打罵的手段來粗暴解決問題了,要理智處理,將心比心,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問題,如果孩子的作法不是太出格有違原則,可以妥協尊重他的建議,既然一方面要他獨立成長,那父母就該適當的放手,只要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底線,放手讓孩子去做。
-
3 # 木棉花教育堂
你好,十五六歲的孩子,應該在上高中了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也叛逆,但是也是能夠分的清是非曲直了。也是懂得感恩的。只是表現上,特別不愛配合。
他們之所以顯得不配合家長、老師。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能足夠的能力處理一些事了,(當然,大多情況下也只是孩子的自以為是)他們想證明自己是可以的。
有的孩子就認為,每次週末回家,家長對他噓寒問暖,他心裡其實很清楚家長是為他好的,但是家長絮絮叨叨的那份關愛,讓他很牴觸,好像家長根本就不給他鍛鍊的機會,不相信他的生活能力。因此,他雖然心裡感激父母,但嘴上說出來的卻是,“不用你管,我什麼都知道。”
更有甚者,有些孩子用更極端的方式向父母證明自己的能力,來維護自己的尊嚴。比如說:家長說好好學習,他偏不,偏要看小說,上網咖;家長說不要談戀愛,他偏要談戀愛;家長說,要按時回家,他倒好,給你來個離家出走,讓你找不到他。
孩子畢竟是孩子,十五六歲的孩子,正處於青春迷茫期,要求精神獨立,個性自由,可家長一般都不敢輕易放手,於是就有了矛盾。
我覺得孩子叛逆時,家長不要著急,而是要分析原因,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管得太多,或者管得方式不對,哪裡出了問題就從哪裡入手解決問題。
我是風中木棉花,希望可以幫到你。
-
4 # 賴頌強講孩子叛逆厭學
孩子叛逆、厭學的原因是什麼?
1、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產生思想矛盾。隨著高中生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於對子女的保護,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衝突、矛盾。或許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作為子女的高中生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2、傳統思想影響著一些家長。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 “對著幹”,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物件,怕自己做錯事後,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後,最反感家長的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度生硬。
3、家長沒有把握好管教孩子的時間。管教孩子要趁早,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做父母的就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而不加以糾正他的錯誤。例如:不尊重長輩,什麼東西得不到就以鬧、不吃飯等為手段,要挾父母。如果父母讓步,孩子就會錯誤的認為,原來我用這種方法對待父母,父母就會讓步。待孩子長大時。習慣己經養成,要改變也不再那麼容易
面對孩子叛逆、厭學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
1、重要的是得到孩子的信任。當孩子信任我們時,就會相信我們說的每一句話,自然而然就不會叛逆了。
2、千萬不要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即使家裡就一個獨生子女。溺愛只會讓孩子形成一種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認為自己最重要,容易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很難接受別人的包容。
3、叛逆是青春期孩子常見是現象,很多父母都被這個問題所困擾著,青春期孩子有自我的意識了,這時就會以自我為中心,父母的反對在他看來是對其不信任,不重視他,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孩子叛逆,家長不要過於憂心和干預,這樣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成長,對孩子家長要有耐心。
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
第一步,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
第二步,父母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技巧。
第三步,幫孩子分解學習目標。
第四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回覆列表
去到孩子的世界,看到他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不要老是用我們的立場來教育孩子。現在的孩子和我們生活的時代不一樣了,不要用我們的觀點來束縛他,多與孩子溝通,看他喜歡什麼,擅長什麼,對什麼東西感興趣,從而去發展他的愛好。尊重孩子的隱私,從自身做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