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鹿說數學

    哈伯特曾說過:“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校長。”作為當代中醫藥教學的開創人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傳人,全國首屆國醫大師的李濟仁不僅醫技超常,他膝下的4男1女,有三子相繼成為博士生導師,五子皆為才俊,其家庭還被評為首屆全國文明家庭,一時成為杏林美談。

    長子張其成——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首任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女李豔——中醫科主任,皖南醫學院主任醫師,弋磯山醫院中醫科主任,全國第六批名老中醫專家經驗繼承指導老師。

    次子李梃——“張一帖”第十五代傳人,新安國醫博物館館長。

    三子李標——中國科學院博士、旅美科學家。

    四子李梢——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由於工作原因,李濟仁不能常陪伴子女左右,但寒暑假回家小聚時,總不忘教育引導孩子。俗話說“嚴父慈母”,可李濟仁教育孩子,卻常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

    李濟仁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常常告誡孩子們“幾百載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發奮讀書終有益,飄搖遊戲總無功”,在他看來,學習是終身不可荒棄的大事。

    為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他總喜歡即興即景給孩子們講對聯、猜謎語,教他們背誦詩詞。這樣的學習方式,也讓孩子們樂在其中。

    每年春節,他帶著孩子們出門拜年的路上,總用半土半洋的普通話唱背詩詞,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一路上,歡聲笑語,孩子們不僅忽略了路途的遙遠,還在輕鬆快樂地氛圍中又無意學了幾首詩詞。

    長女李豔高考落地後跟著省裡的名老中醫學醫,此後就一直呆在李濟仁身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位家長都對孩子寄予厚望,李濟仁對女兒同樣懷著殷切期望,因此對女兒的學習抓得非常緊,要求女兒每天都要背誦湯頭歌、中醫歌訣。在李濟仁看來,將湯頭歌等爛熟於心只是學醫的基礎,中醫四大經典也是學醫之人必讀之作,因此要求女兒還要熟讀並深究其中精髓。

    李濟仁深知學習對孩子的重要性,卻從不強勢要求孩子應該按照什麼道路來走。教育孩子他不失開明,“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總是尊重子女的天賦、興趣和愛好,適當地加以啟發。雖然他並不要求子女一定要學醫,但在他和妻子張舜華的言傳身教中,五個子女從事職業均與中醫有或多或少的關聯。

    在長期的臨床和對中醫的研究中,李濟仁認為要想讓中國在當今時代大放光彩,就不能封閉著傳承,必須有所創新,所以一直鼓勵子女勇於探索未知,用現代方式來傳承和發展中醫。

    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四子李梢放棄當一名中醫,走上了探索中醫藥科學研究的道路。從傳統中醫轉到處理計算機運算,其中困難不言而喻。最初幾年,李梢四處碰壁。為支援他能在科學路上走得更遠,李濟仁把自己常用的800多個有效處方彙集成冊,分門別類供李梢參考。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入選為“2014世界中醫藥十大新聞”。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如今88歲高齡的李濟仁閒暇時,仍手不釋卷。一次他在書店買回一部《中藥大辭典》,回家後連飯都顧不上吃,就開始翻閱起來。“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子女怎會不覺讀書是一件大事和樂事呢?

    曾國藩說:“家中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若子弟不賢不才,雖多積銀、積財、積穀、積產、積衣、積書,總是枉然。”做事先做人,養子還要育子,成才與否是其次,關鍵是要培養孩子獨立不倚、卓然不群的人格。李濟仁治家,始終秉承世代相傳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後結合自家情況,又添了“自強精進、厚德中和”兩句。

    大凡世上,說得好比做得好的人比比皆是,而李濟仁卻始終言行一致,不僅如此說,還如此做,而且往往是做到了也不說。“文革”期間,很多病人買不起藥,有時看到患實在困難,李濟仁甚至會自掏腰包為患者買藥。其實,李濟仁當時收入不高,且家中子女眾多,經濟並不寬裕,偶爾一次地自掏腰包對他家庭的經濟而言也是十分困難,但他不忍見患者無藥醫治。

    行醫數十載,這顆仁心始終不曾改變,也要求子女始終踐行“報國效民”“濟困扶危”的家規。

    20世紀70年代末,由於工作調動,李濟仁舉家遷往蕪湖,為讓老家的病人能就醫,也怕外地趕來醫治的病人落空,和妻子慎重考慮後,狠下心把年僅17歲的次子李梃留在了家鄉。在家訓的薰染和父母的囑託下,年紀大的老人和家庭困難的患者前來就診時,李梃仍不收診費,且常年在路邊免費供應“藥茶”。2009年,李濟仁家庭又與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簽署協議,無償捐獻自資籌建的醫藝館。

    李濟仁對人慈善,無論別人怎麼對他,從不記仇。不僅自己如此,還讓子女凡事多思幾過。一次,女兒李豔在外受了委屈,原本想在父親面前訴訴苦,結果,不僅沒得到父親的安慰,反被父親教育一通。等她冷靜下來,覺得父親的話不無道理,以後自己遇到不愉快的事,也總先自省一番。

    在父輩“仁心濟世”言傳身教的長期薰陶下,長子張其成也始終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道路上闊步前行,每年都會到各地舉辦公益講座。這如此還不夠,張其成還於2011年成立張其成國學基金,儘自己之所能,捐贈超過800萬元用於國學傳播,開辦面向少年的公益夏令營、數字圖書館,面向青年學子的國學博士論壇,開辦面向全社會精英人士的公益論壇課。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李濟仁始終用言行為子女樹立起榜樣,他認為在子女成才的道路上,父母不但有撫養的職責,還更應該成為那個燃燈者。

  • 2 # 星主說教育

    談起國醫大師李濟仁,必然會讓人想起他的五個孩子。其中有三個孩子相繼成為博士生導師,另兩個孩子的成就也非凡。具體如下:

    長子張其成,是全國政協委員,也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首任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女李豔,是皖南醫學院主任醫師,是弋磯山醫院中醫科主任,更是全國第六批名老中醫專家經驗繼承指導老師。

    次子李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貼”第十五代傳人,新安國醫博物館館長。

    三子李標,是中國科學院博士,也是旅美科學家。

    四子李梢,是清華大學教授,也是博士生導師。

    將五個孩子個個培養成人成才,可見李濟仁教育方式有其過人之處。而縱觀李濟仁對子女從小到大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歸結起來有六個明顯的特質,私以為非常值得所有父母學習和借鑑。

    第一個特質:寓教於樂,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李濟仁先生從子女小的時候就非常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但他不會像其他父母一樣,逼孩子們背詩學習,而是採取寓教於樂的方式。每次,他帶孩子出去觀光旅遊,或者在家中玩耍,他總能隨時隨地捕捉孩子們的興奮點,並將其和對聯、謎語等相關聯,引導孩子們一起玩,讓他們潛移默化中愛上古詩詞並主動背誦,引導他們對知識有主動學習的慾望。這種玩中學的方式效果好,可也需要智慧,需要悉心觀察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和狀態,可見李濟仁先生在子女教育上的用心。

    第二個特質:尊重孩子天賦和興趣,尊重孩子人生路的選擇。

    李濟仁先生本身就是國醫大師,他對子女的殷切期望如同大多數父母一樣,希望有子女在這一領域能超過自己。但是,他也保持著理智,一直堅持“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的教育理念,所以他非常尊重子女的天賦和興趣,也尊重他們在專業和人生路的所有選擇。不過,他和妻子都是學醫的,孩子們在這樣的家庭氛圍和他們的言傳身教下,大多成年後所從事的工作都和醫學有點關係。

    第三個特質:堅持成才之前先成人理念,否則一切皆枉然。

    李濟仁先生的家風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精進、厚德中和”。他說,養育兒女,要叫他們做事先做人,成才一定要放在成人之後,否則,孩子不會做人,即便成了才也是枉然。

    第四個特質:培養子女自省能力

    如果孩子在外受了委屈回家哭訴,很多父母大多會心疼孩子,甚至聽信孩子的單方言論,在不求證的情況下就替孩子出頭。然而,李濟仁先生從不這麼做,有一回女兒李豔在外面受了委屈,向他訴苦,他聽後冷靜地讓女兒學會客觀看待自身遇到的不愉快的事。而這種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學會了凡事先自我反省,而不任自身壞情緒的操控。

    第五個特質:鼓勵子女探索,不固步自封。

    本來四子李梢是一名中醫,李濟仁因看到他的潛質,且一直認為中醫藥應該在國際上大放光彩且被創新傳承。於是他鼓勵四子李梢放棄當一名中醫,而去走中醫藥科學研究道路。而這也使四子最終獲得豐碩的研究成果,起研究成果被選為“2014年世界中醫藥十大新聞”。

    第六個特質:萬事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前,自己先做好。

    李濟仁先生在家庭教育中強調,要讓子女成才,父母不僅要撫養,還要成為燃燈者。即萬事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成為他們人生路上的明燈。而他自己一直以來都這麼做。要求子女重視學習,自身從不停止對學問的求知。要求子女要忠厚、要懷有醫者仁心、要報國效民,於是自己在看到患者實在困難時,就會自掏腰包為患者買藥,不忍心患者無藥可醫。總之,在教育子女上,他從不說一套做一套,而是言行一致,要求子女的同時,他會自己先做好。

    以上就是李濟仁先生對子女教育的六個明顯特質,在此整理總結,希望對所有父母在教育上有所啟發。

    最後,不得不說的一點是,在看了李濟仁先生對子女的教育後,我想起了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的一句話:“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父母想要孩子成長,很多時候,要先逼著自己成才。就算因為各種因素無法擁有世俗上的成就,但至少以身作則的那份精神,會讓孩子去突破自己,成全自己,也最終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成為一個值得讓人驕傲的人。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18~19賽季火箭的表現?他們達到了期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