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64399721549

    治療溼熱一證,雖多守溼去熱孤之基本法,但在臨床上有效或少效。這是許多醫者不注重溼熱證的病機演化,忽略了該病證的辯證分型。溼熱證大致可分為溼重熱輕、熱重溼輕、溼熱並重等證型。證型不同,立方選藥顯然有別。下面筆者滋將溼熱證的三個證型的治則治法分述如下:

    一、溼重熱輕

    `證候:無身熱或身熱不揚,頭重肢困,胸悶脘痞,胃納呆、腹脹腸鳴、甚或噁心嘔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飲,小便微黃,大便稀溏,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脈濡緩或濡滑。

    病機:住處卑溼,水中作勞,汗出當風,溼衣裹身,溼邪客體;肺氣失宣,腎陽不足,脾虛運化失司生溼,三焦氣化不利等導致水溼過剩。溼漸化熱,乃溼中蘊熱,熱輕溼重之證。溼為陰邪,故無身熱或身熱不揚;溼性凝滯,溼濁內阻,氣機不暢,所以見頭重肢困,胸悶脘痞等症;而溼濁困阻也會反過來困阻脾胃,則脾胃運化失常,故有胃納呆、腹脹腸鳴、甚或噁心嘔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飲,小便微黃,大便稀溏;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脈濡緩或濡滑等,也是熱輕溼重的徵象。

    治法:淡滲利溼,芳香化濁,佐以清熱。

    方藥:三仁東加減或茵陳五苓散加減。

    二、溼熱並重

    證候:神疲乏力,頭重身困,胸悶脘痞,兩肋隱痛,腰部脹痛,噁心嘔吐,胃納呆,口渴不欲飲或喜熱飲,發熱汗出不解,小便短黃,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病機:清溼欠早,久必鬱熱,化熱入裡。裡熱轉盛,故小便短少黃赤,發熱漸高,但不隨汗出而解;口渴為熱盛之故,但溼邪中阻,故雖渴而不欲多飲;噁心嘔吐,胸悶脘痞,胃納呆等症,是溼熱鬱阻於脾胃之故;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色黃如醬,是溼熱膠結大腸;溼熱相搏,腰絡不利,故腰部脹痛,伴有熱感;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均是溼熱並重的表現。

    治法要注意二點:

    一是該證型中見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色黃如醬,是溼熱膠結大腸,與脾胃虛寒之大便溏的治則治法截然不同,醫者切不可以認為是腹瀉,錯誤地用止瀉的方法去治療,而應該“通因通用”,用理氣化溼、瀉熱通腑法治療,直至大便不溏而且成形(這是溼熱已清的標誌)為止。本證大便溏與脾胃虛寒之大便溏的鑑別點主要是:本證之大便溏必兼粘滯不爽,即大便雖溏但難以排出排淨,且多兼有肛門灼熱感、口苦口乾、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熱象。脾胃虛寒之大便溏則毫無粘滯不爽之感,且多兼有口淡不渴、面色蒼白、形寒肢冷、完谷不化、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而遲等中陽虛衰表現。

    二是治療溼熱俱盛證型大便溏雖用理氣化溼、瀉熱通腑法治療,但在臨床運用上還主要採用“輕法頻下”法,多選方精藥輕的枳實導滯湯《重訂通俗傷寒論》。此方每味藥的劑量均很少,這是因為本證糸溼熱積滯膠結於胃腸道所致,難以一次攻下即可奏效,住往需要連續多次攻下,所以不可以大劑量猛下,而應該以輕劑多次緩下,即所謂的“輕法頻下”。

    附枳實導滯湯藥物組成:

    生大黃(酒洗)、檳榔、川厚朴、連翹各5克,黃連2克、木通3克、枳實6克、神曲、紫草、山楂肉各10克,生甘草2克。

    方義:方中以大黃瀉熱通腑,川厚朴、枳實、檳榔理氣化溼,山楂肉、六神曲消食導滯和中;黃連、連翹、紫草清熱解毒;木通清熱利溼,導溼熱從小便而出。

    三、熱重溼輕

    證候:發熱,汗出,口渴欲飲,噁心嘔吐,納呆,兩脅脹痛,身重頭昏,心煩心悸,或胸悶氣促,脘痞腹脹,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滑數。

    病機:長夏之際,溼熱燻蒸,侵入人體,與溼相搏;過食肥甘,飲酒太多,釀生溼熱;素體陽盛,或有伏火,感受溼邪,鬱而不達,蘊結溼熱;素體陽虛溼盛,或感受疫毒,或五志化火,溼遏熱伏,或體溼誤服溫燥藥,使熱毒更盛,達營入血,溼邪鬱久不得除而生熱;如是誤治失治,溼熱性類的疾病大多會轉變為熱重溼輕。若熱盛於陽明胃,故口渴欲飲,溼阻於太陰脾,則,噁心嘔吐,納呆、脘痞腹脹。脾胃溼熱若燻蒸於肝膽,則易患黃疸(陽黃);熱熾灼液,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滑數等,也為溼熱俱盛之證。

    治法:清熱解毒為主,佐以祛溼化濁,調和脾胃。參考用方可選用茵陳蒿東加減化裁。

    以上僅介紹了溼熱證的大致辨證分型和其基本治則治法,但就該證的證型之間區分要點、用藥注意事項及許多疾病常見於溼熱證具體證侯與治則治法和溼熱證的同類證和疑以證鑑別又再作了進一步的探討,茲分述如下:。

    答案補充 一、溼熱證的證型之間區分要點、用藥注意事項:

    1、 透過對溼熱證三型的辨證分型,能是醫者初步辨別出溼邪與熱邪之熟輕熟重,以便對清熱藥和利溼藥的選用相應地有所側重:初起溼重於熱者,以利溼藥為主,清熱藥為次;隨著病程病的發展,溼漸化燥化熱,演變為熱重於溼時,則應以清熱藥為主,利溼藥為次;溼熱俱盛者,則清熱與利溼並舉。辨別溼熱之偏輕偏重,最簡單但是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看舌苔;其次問口渴。若溼重熱輕者,舌苔白且膩,口淡不渴;溼熱並重者,舌苔黃厚膩,口渴不欲飲,或口渴而喜熱飲;熱重於溼者,舌苔黃微膩或黃燥不膩,口渴明顯而欲飲。答案補充 2、 清熱藥與利溼藥大多數為寒涼之品,屬於“陰柔”之藥物,其性凝重粘滯,守而不走,較難以運化而影響療效,而且也會影響脾胃的功能。所以,使用此類藥物時,應酌情配伍溫燥行走之品,如川厚朴、陳皮、木香、蒼朮、法半夏、桂枝等屬於“陽剛”之藥物(即使屬於熱重於溼也不例外)。以促使氣機的升降出入,並有助於藥物的運化,同時也保護了脾胃功能,從而提高了療效。這從王孟英的著名方劑如王氏連樸飲、甘露消毒丹等方劑中,即可體會到這一點。這是中醫藥學家遣方用藥的奇妙之舉!

    3、 使用清熱利溼藥通利小便,難以避免地會耗傷津液。所以,運用清熱利溼法時應該適可而止。素體陰虛液虧者慎用本法,或酌情配伍養陰生津之品。不兼溼邪或溼邪已化燥化火者,忌用本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刀劍神域》3季第28集,情報說亞絲娜只是30級小號,對手是神級號,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