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己

    楚國被吊打其實並不意外,被秦軍吊打更不意外!從春秋時代開始,楚國從國力到軍事潛力便是雄踞列國,但是歷來卻是被中原列國吊打!比如被齊國吊打,被晉國吊打,到後來甚至被吳國吊打。這主要是楚國的特殊軍制與政治體制造成的,楚國是一種小諸侯制的國家(以周朝為大諸侯制),也就是說,在中原各國進行軍隊改制的時候楚國並沒有實現中央集權化,他在抽調軍隊的時候就是由楚王下達調兵命令,各個小諸侯就得派兵參戰,但是各諸侯的部隊又歸各自掌管,軍紀軍法各自執行,也沒有統一的軍事號令,造成軍隊素質參差不齊,平時的協同作戰訓練也少。這就是楚國在春秋時期與列國交戰戰敗的原因!(參見齊桓公與晉文公)只是這時候中原列國自己的軍制也不算先進,所以只能吊打楚軍沒有吊打楚國。在進入戰國之後,由孫武首倡軍制,建立職業軍隊,這一次,孫武特別針對楚軍協調性差的問題特別制定了奔襲戰,打擊在楚軍之間的結合部,取得了巨大戰果,直接破楚國國都。這場戰爭讓楚國一蹶不振,也讓楚國弱點暴露無疑,其後,吳起也帶領魏軍如法炮製,這一次,真的是直接吊打楚國了!

    楚國的再次崛起始於吳起變法,吳起針對楚軍的落後軍制進行改制,引入中原戰國的軍制,廢除族兵私兵的軍制,採用職業軍隊,楚軍得到了改制,強大的國力加上比肩中原的軍事力量讓楚國似乎有了與列國爭鬥的資本,但是他們卻在這時候殺了吳起,使得吳起沒有對楚國政治做出變法!楚國依然還是半吊子楚國!這個制度問題在戰國初期並不明顯!比如,丹陽大戰的時候,楚軍與秦軍大戰,楚軍戰鬥力依然強盛,差點攻破秦都咸陽,也就是說,這時候的秦國沒有吊打楚國的能力,楚國也沒那麼弱!

    秦國吊打楚國始於鄢郢之戰!在鄢郢之戰中,秦帥白起做出了類似當年孫武所做的戰鬥準備,由於楚國在吳起變法時沒有執行完畢,楚國政治並沒有得到改變,依然是那個中央脅迫地方打仗的方式,白起直接發動奇襲戰,打掉了楚國王室守軍。如此,楚國政治制度崩潰,曾經強盛的楚國王室力量沒有了,王室封地沒有了(郢都被秦國所佔)。如此,楚國王室再也控制不住局面,整個朝局亂七八糟。從此,秦國開始吊打楚國。因為楚國內政,亂。諸侯不聽號令,楚王管控不住!

  • 2 # 漩渦鳴人yy

    我喜歡從一些小事情上分析一個比較大的事情。因為這些小事情雖然小,但是卻可以體現出來當時的整個情勢,還有人物的性格。

    首先第一件事情,我給大家提個醒兒,那就是合縱連橫。

    聯合的具體戰略分兩步走,第一步當時的畏寒,為了對抗秦國提出了合縱的戰略就是燕國楚國,南韓,趙國,魏國,為了阻止秦國東出函谷關聯合在一起,對抗秦國,此時秦國為了拆開合縱聯盟,因此選擇與楚國結盟共同對付魏國與南韓,經過函谷關一戰秦國徹底擊垮南韓與魏國,在此之後,日漸強大的楚國,成了秦華人的心頭大患,因此秦華人再次聯合魏國與南韓。並且在最後拉上了齊國一起對付楚國。

    為什麼一個好好的合縱聯盟楚國會選擇背叛呢?原因在於楚王好利,他什麼東西都想要,而且極其貪婪了,這個時候秦王抓住了這一點選擇賄賂給楚王一大堆的金銀財寶一大堆的美女,楚王就開始變得首鼠兩端,實際上這不是楚國第一次在外交政策上犯這種重大的戰略失誤,你包括楚國與齊國之間的外交方略,也是因為張儀只是謊稱我把600裡土地送給你,然後楚國就直接與齊國斷交了。

    楚王因為他自己喜歡金銀財寶的問題,喜歡利益的問題,使得楚國整個外交方首鼠兩端,而且反覆不定,這使得其他國家根本就很難對楚國形成一種信任的情誼,秦國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利用楚王喜歡利益的問題,危難時刻給楚王金銀財寶,讓他幫忙替他打人。一旦想要從楚王山上挖一點肉下來,就立刻用金銀財寶賄賂其他國家的人至少被楚國傷害過的國家,一起攻打楚國謀取利益,有了,張儀和範睢,這兩個外交大師,秦華人玩這一套,簡直就是爛熟於心。

    第二件事情就是楚國的項燕是在秦國統一六國的戰鬥裡面唯一一次正面擊敗過秦國軍隊的人。但是就是這樣跟能力超群的人在第二次迎戰秦將王翦的軍隊的時候選擇閉門不出為什麼。

    一開始嚮應率領的軍隊,也就是擊敗李信的那一支軍隊是自己手裡邊自己的族人,對於自己的命令他們可以百分之百的服從,但是等到王翦時,他手裡頭很多部隊都不聽他的命令,人數雖然多了,但是一支軍隊的統一力度卻下降了,這就是楚國的另外一個問題,楚國的軍隊是握在在那些貴族手裡的,這就導致了每次楚國作戰的時候各個部隊之間都是消極怠工,互相推搡,很難擰成一股繩兒,這樣的軍隊人數雖然眾多,但是又有什麼用呢,還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這種軍隊打順風局可以說是勇猛似狼,但是一旦打逆風局就是愚蠢如豬。

    反觀秦國,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對於舊貴族的勢力可以說是打擊到了冰點,這個時候秦國唯一一個明確存在的王,是誰?秦王?所有士兵入伍之前都知道我們都是為了國家而戰,商鞅變法,更是改革了軍工制度,所有敵國計程車兵在秦國將士的看來這不是一個個敵人,而是一個個軍功,田地,宅邸,還有一大堆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反正都是對自己有利的東西,而且拿到別人手機之後,這些東西就全歸我啦。這就導致了秦國的將士在面對楚國將士的時候有一種天然的心理優越感,我相信我自己,人也是跟我一樣的心情,我就是要去殺敵。而楚國的那些將士估計在離開自己的封地以前都會被上頭的人關照過,記住別拼的太狠,把人打光了,我找你算賬。這就使得秦國與楚國在交戰的時候,秦國在不具備技術優勢的情況下可以碾壓楚國相同的軍隊。

    第三條,秦國的將領,實在是能人輩出。白起也就那幾萬軍力而且是沒有援軍,沒有糧草,硬是把楚國的國都給攻下了,這是什麼樣驚為天人的戰績。我想很多人都難以想象白起竟然辦成了毛遂自薦的這個故事裡面一直在說毛遂在勸諫楚王的時候,就拿白起這件事情在羞辱楚王,以至於楚王一開始猶豫不決,後來一拍桌子,幹。而且在此之後,秦國的將領幾乎就是呈現一種井噴的態勢,白起,蒙驁,司馬錯,王翦,王憤,蒙恬……反觀楚國,將星寥寥,楚國估計也是跪在地上哭,哇,不是我方不給力,奈何敵方太喪病。

    第四條,也就是戰略上來講。楚國與秦國一直在爭漢中這一塊地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秦國打楚國等於老爸打兒子,而楚國打秦國等於兒子打爸爸。秦國坐擁殽關,在擁有漢中以後更是擁有出兵的便利,從高處向低處化勢能為動能,在戰國後期楚國可以說是處處被動挨打。

    第五條,秦國出戰自稱是虎狼之師,什麼是虎狼就是出去之後我跟你打我肯定得吃到肉,我不可能說我就為了消滅你的幾千人,然後我出回去大肆宣揚傳一個名頭,我出戰,要麼擊退你的進攻,要麼我要奪取你的領地,化這一次傷亡作為自己的戰功和戰果,以填補我秦國國內因為這次戰爭的受到的創傷。所以秦國每一次出擊,都是有明確的目的的,但是楚王卻不是楚王每次打仗都有點稀裡糊塗的。請過來打我啦,到底為啥,問問底下大臣,底下大臣一問三不知,楚王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打這一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楚王聖明,秦國君主昏庸,那麼這種情況將會得到明顯的改善。但是秦國奮六世之餘烈,終一統天下,奮六世之餘烈,說的便是秦國六代君王沒有一個是昏君,這才是全國最終能夠統一天下,真正的資本所在。

    第六條秦國是中央集權的制度,這是代表著未來2000年的封建趨勢,秦國經商鞅變法以後,整個國家就如同一個戰爭機器這個機器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秦國的征討,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財力,物力,正是因為秦國的制度較為先進,所以秦國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可以聚集起大量的物資,這是秦國打了近百年的戰爭所積累下的成功的經驗。就好比英阿馬島戰爭的時候,阿根廷算準了英華人沒能力出兵嗎,倒但是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正是憑藉著英國的經過百年日不落帝國所積攢下來,帝國底蘊,最終一拍桌子說,跟阿根廷打這一仗,英國最終贏得了馬島戰爭,也拿到了馬島的控制權。這一點是任何一個新興的國家是沒辦法與這些老牌兒帝國相比的。

    最終,秦始皇一統天下,以摧枯拉朽之勢,可以說是毫無阻擋。楚國也在這一次大浪潮之下倒下了。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楚國自楚肅王開始經過近60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又經歷楚悼王時代的吳起變法,到楚威王時代楚國的勢力不僅直推泗水之上,更擴張到長江中下游與江淮地區。楚威王死後繼位的就是楚懷王,此時楚國國勢達到頂峰,與先後崛起的齊秦並列為三大強國,楚國成了當時戰國七雄乃至是全球疆域最遼闊、物產最豐富、人口最眾多、軍隊最強盛的國家。楚威王時代殺死了越王無疆,到楚懷王時代越國已徹底陷入內亂之中無法自拔,早已不復勾踐時代的霸主的形象。楚懷王乘機攻滅越國,設郡江東。隨著越國的覆滅,楚國疆域由長江中游的兩湖、安徽、江西等地拓境至江東地區,獲得了長江出海口。楚國利用這一地緣優勢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與西亞、南亞的一些國家進行經濟交流,這從側面印證了“世界第一大國”之說。可就是這麼一個極有可能是當時全世界第一大國的國家後來卻一再被秦國吊打,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政治方面楚國變法極不徹底——實際上楚國極有可能是戰國七雄中變法最流於形式的國家:楚悼王時期的吳起變法和楚懷王時期的屈原改革都致力於削弱楚國世家貴族的勢力,具體而言就是要實行像秦國商鞅變法一樣打破國內貴族和平民之間的階級壁壘,以耕戰授予爵位的制度。然而吳起和屈原最終恰恰是在世家貴族的反撲下走向了悲劇的結局。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楚國不僅沒能深徹變法,甚至還在逆時代潮流而動——戰國變法有一項重要措施就是推行郡縣制以削弱世家貴族的權力,從而增強國家凝聚力。楚國早在春秋時代就是第一個推行郡縣制的國家,然而到了戰國時代楚國反而在國內大肆分封貴族,可以說楚國是興也郡縣制、衰也郡縣制。

    外交方面楚國始終對秦國這個頭號大敵認識不清——楚懷王一再被張儀欺騙,以致於因為秦國作出的割讓商淤之地的虛假承諾而與齊國斷交,將自己陷於孤立狀態。此後楚國又一再被秦國丟擲的蠅頭小利誘惑而與其他國家互相消耗。

    人才方面楚國一直就有“楚材晉用”的名聲:早在春秋時代巫臣奔晉獻聯吳制楚之策,結果楚國險些在晉、吳夾擊之下滅亡;伍子胥奔吳後曾率兵攻破楚都並鞭打楚王屍體;范蠡、李斯也是楚人,卻都沒選擇為楚國效力。這和楚國變法不深徹,內部權貴世家內鬥嚴重有關——伍子胥的經歷證明了這點:其父在楚國的內鬥中被奸臣陷害才導致後面一系列連鎖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電視劇有什麼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