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383246126739

    關於吳王李恪的生母楊妃,史書只有7個字:“恪母,隋煬帝女也。”可見楊妃雖然名義上為隋煬帝女,看似出身高貴,然而連生母為誰、排行第幾、封號為何都不知曉。楊妃沒有公主封號,說明沒有受過正式冊封——隋煬帝登基後便去了洛陽,即使是冊立太子也不過是下詔遣使回長安,更不用說還會特意記得要去冊封一個留在長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楊妃的生母身份較低,且並不得寵,只是一名普通後宮。

    而史官在史書中極為同情李恪,儘管完全列舉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才幹和政績,但仍舊對李恪是各種溢美之詞,所以在其傳記裡特別提到“恪母,隋煬帝女也”這一句,就是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與眾不同。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煬帝女這個頭銜,而無更具體的封號,可見楊妃無論是在隋宮還是唐宮地位都不高。

    同時根據岑仲勉先生的統計,楊廣在位的十四年裡,累計下來在長安待的時間只有186天,絕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準備巡幸,所以想來楊公主若是受寵的話,理應同其長姐南陽公主一樣,陪伴在隋煬帝身側遠離長安才是。可事實卻恰恰相反,依據李恪生於武德二年的情況來看,楊公主應當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宮。換言之,李淵在長安甫一登基,楊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後院的一員,很顯然這位楊公主雖然說起來也是隋煬帝的女兒,卻根本得不到父親的重視和寵愛,所以才會被遺忘在長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順手接收。

    何況李淵與楊廣的母親都是獨孤氏,還是親姐妹,獨孤皇后曾對李淵頗為照拂;李淵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義上是從隋恭帝手上禪讓過來的,結果李淵就這樣將他表弟遺忘在長安的女兒丟給了自己的兒子做妾。李淵若還算看重這位與自己多少有點血緣關係的前朝公主的話,怎麼說也要將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無論是嫁給皇子還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該塞給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給秦王李世民。畢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還是太子的身份,若無意外的話,這位楊公主作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後怎麼說也能混個五品以上的嬪妃噹噹,而給親王做妾,最多隻是個五品的孺人。

    更何況根據楊廣死於義寧二年三月(618年),李淵於同年五月登基為帝,李恪卻在第二年就出生了的情況來看,楊公主很明顯是在熱孝期間懷的孕——別說是為親生父親守滿27個月的孝了,竟然連一年的熱孝都沒守滿,由此可見這位所謂的“隋煬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了,更別說還能得到怎樣的禮遇。若楊公主的身份還算尊貴,又怎會如此被人隨意地打發,甚至連為父親守個孝的機會都沒有。

    再看她在後宮中的封號。唐朝貞觀年間的四夫人封號以貴淑德賢為序,韋貴妃的封號是非常明確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楊貴妃,貴妃的封號是死後追封,可見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號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賢妃升為德妃的,原因是陰妃之子李祐謀反被誅,陰妃也由此被降為了嬪。還有一位鄭賢妃,在燕賢妃升為德妃後隨之晉位。所以楊妃生前很有可能並無妃位,不過是死後才被追封為“妃”,提升了品級。

    而與其子吳王李恪一樣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很多人認為唐太宗在長孫皇后逝世後曾想過立這位楊妃為後。然而事實則是,先且不論立後一事是否屬實,單就這“楊妃”而言,也是此楊妃非彼楊妃。

    長孫皇后過世後,貞觀十年以後的後宮中,唯一有生子的便是楊氏。然而這位楊氏既不是隋煬帝女,也不是李福的生母,而是巢王李元吉的王妃楊氏。這位楊氏為隋朝宗室、唐朝宰相楊恭仁的從侄女,初為齊王妃,玄武門之變後作為罪籍沒入掖庭。

    據《新唐書》與《資治通鑑》中的記載,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曾欲立楊氏為皇后,但被魏徵勸阻,理由便是“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意為楊氏若以再嫁之身為後,於陛下您的名聲有損。然而實際上唐朝國風一向開放,韋貴妃便是以寡婦的身份進的宮,不僅前夫是隋朝重臣之子,還曾與前夫有過一個女兒;更遑論日後的武后楊貴妃更加驚世駭俗的身份了。所以因為怕連累名聲而不能立楊氏為後的說法並不成立。

    再認真一點還可以發現,整個貞觀年間唐太宗甚至都不曾給過這位楊氏任何妃嬪的頭銜,反倒是在追封了李元吉為巢王后,稱其為巢王妃。如果楊氏真的如同《新唐書》中所言“帝寵之”的話,想來即便唐太宗給不了她皇后的尊位,也絕對給得起一個普通的嬪妃之位。更何況貞觀十七年時,後宮中的四妃之位是有空缺的。因為李佑謀反、生母陰氏被降為嬪,燕賢妃晉位為德妃,賢妃之位正好空了下來。而根據楊氏之子曹王李明於貞觀二十一年受封的情況來看,唐太宗的這個“老來子”應該就是誕生於十八年前後。然而,唐太宗寧可將賢妃封給一個無子無寵的鄭氏,也不曾將有子的楊氏藉機補進四妃之位中,從這樣的情況來看,著實看不出這位楊氏究竟是如何一個“有寵於上”的法子。

    何況如果楊氏真的有寵到“欲立為後”了,那麼《舊唐書》在曹王李明的列傳中絕對會記上一筆才是。如唐高祖之子韓王李元嘉,他的母親宇文昭儀就是“早有寵於高祖,高祖初即位,便欲立為皇后,固辭不受”,而李元嘉也是因為其母有寵,在唐高祖登基以後所生的那些兒子裡面是最得寵愛的。又如武惠妃,雖然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被立為皇后,但唐玄宗特別為她設定了一個“惠妃”的封號,並且“宮中禮秩,一同皇后”。而武惠妃的長子夏悼王因為唐玄宗“鍾愛無比,名之為一”,次子李敏也是“以母惠妃之寵,玄宗特加顧念”,女兒太華公主同樣是“以母愛,禮遇過於諸公主,賜甲第,連於宮禁”。

    同理,若楊氏真的如此受寵,那麼她的兒子李明在唐太宗眼裡也應該是愛屋及烏珍愛有加才對。然而通觀正史,唐太宗除了分封李明承認了這個兒子的合法地位外,就再無更多的舉動可以表明他對這個兒子是有別於其他庶子的。而且唐太宗雖然分封了李明,卻仍只稱楊氏為巢王妃,並未將其正式列入後宮中的一員,如此一番舉動,實際上是將楊氏與李明之間的母子關係在禮法上割裂開來了。畢竟一個是唐太宗的兒子,一個是唐太宗的弟媳,在名分上否決了楊氏與李明的母子關係。若楊氏真的深得唐太宗的寵愛,想來是絕不會受到如此待遇的。

    所以巢王妃楊氏究竟有寵無寵,是否真的曾離後位一步之遙,相信各位看官也心中有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詳細的疾病英文縮寫?